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方面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家精神和劳模精神为我提供了教书育人的精神坐标和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倾注爱心,坚守匠心,不忘初心。
作为从事汽车行业20余年的“老兵”,又是一名在汽车专业教育领域砥砺前行的“新兵”,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企业走向讲台,从技术实践转向人才培养,这一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我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以劳模精神为魂,深化课程思政
“动手动脑,全面发展”是学校一贯秉持的办学理念。在这片孕育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沃土上,我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课堂上,我不再局限于传授技术细节,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劳动故事、劳模故事,将信仰的力量注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比如,在讲授汽车概论时,我引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前辈们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奋斗历程;在讲解智能驾驶系统时,我讲述了天津港“大国工匠”成卫东凭借对岗位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从一名普通拖车司机成长为海河工匠的感人事迹。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梦想之光,引导大家懂得:每一个岗位都值得尊重,每一次坚持都可能成就伟大。
劳模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一种可以被感知、被学习、被传承的力量。它既教会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也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每当看到学生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用劳模精神浇灌桃李,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
以劳动实践为基,锤炼技术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始终坚信,真正的教育必须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提升能力、磨炼意志。例如,在与中国汽研中心合作开展的智能座舱控制系统研发项目中,我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全程参与线路布置、测试系统优化等关键环节。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学生们迎难而上,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调试中寻找突破。最终,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技术能力,更收获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团队协作的精神。2位研究生、8位本科生的深度参与,使该项目成为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他们的汗水洒在实验室里,他们的智慧闪耀在图纸上,他们的成长镌刻在时代的进程中。这样的经历,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为深刻,远比课堂上的讲解更具力量。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更是锻造品格的熔炉。
以工匠文化为脉,厚植职业信仰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瑰宝,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灵魂。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学校“魏京功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汇聚了来自教学、科研一线的11位骨干成员,秉承“出成果、出人才”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高超技艺与高尚品德的汽车工程人才。两年来,工作室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开花结果:培养出高技能人才3人,申请专利10余项,组织培训30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赛事多次,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审查、制订、修订工作1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工作室推动学院与企业共建“校企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让理论与实践在这里交汇、让梦想与现实在这里对接。
工作室不仅是技术攻关的阵地,更是精神传承的高地。在这里,老师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在这里,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正是这种沉浸式的教育体验,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行业的前沿动态,激发了他们锤炼过硬本领、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立足时代征程,续写奋斗新篇
面向未来,我将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交通强国”“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方向,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轻量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持续深耕,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等国家级赛事,让科研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前线,让教育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把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贯穿于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全过程。进一步强化“魏京功劳模工作室”的品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为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接续奋斗、勇攀高峰。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将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呵护学生成长、成就学生未来,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传承劳模精神、培养“工匠之师”,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