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广方】7月15日,由世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世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和集训基地联盟办公室主办的“技能照亮前程——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交流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张恒荣,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出席活动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玉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相关项目专家组组长李瑞峰教授、闫虎民教授等参加活动。我校工程实训中心、世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瑞主持。

张恒荣在致辞中围绕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这一主线,系统阐述了相关工作成果。他指出,青年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勉励青年追求“技高一筹”,希望本次活动搭建起交流平台,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郑清春对各位领导、专家和青年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我校作为“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第一校”和“中国职教师资摇篮”的办学定位和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果。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持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新时代新青年的主力军作用。








在“世赛优秀选手代表主题交流”中,第47届世赛精细木工项目冠军黄波林、第46届世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姜雨荷登台分享,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从平凡学子到世界冠军的淬炼之路,点燃了青年学子投身技能、成就梦想的热情。同时,两位选手代表世赛全体中国选手宣读了世界技能冠军(中国)联络小组成立倡议书。在“世赛专家代表主题交流”中,李瑞峰和闫虎民围绕“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能力培养”,结合世赛经验与行业发展需求,分享了对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培养方向的见解;世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晓曦、郭达以“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重点围绕双师型、双语型师资的构建,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独特特质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在“世赛集训基地代表交流研讨”环节,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竞赛中心主任张婧婧、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于海、我校附属高级技术学校副校长姚继蔚等作为集训基地负责人代表,围绕世赛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世赛带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以及“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在“世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和集训基地联盟办公室建设研讨”环节,世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瑞、世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岩杰、世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兴军、世赛中国(重庆)研修中心研究员李乔针对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筹备、第48届世赛筹备、世赛成果转化以及世赛研究研修等工作展开了讨论并明确了未来重点方向。

2025年青年技能日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青年学生技能成才的热情,也为未来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工程实训中心、世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我校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