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3年“双师杯”职业技能竞赛——理论技术齐比武,“双师”教师上擂台
本报讯 “不仅要比理论,还要比技术”,只有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双证书”的大学生。10月27日,我校2013年“双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举行,110名青年教师“擂台比武”。比赛受到了新华网、天津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关注。
竞赛由校人事处、教务处主办,工程实训中心承办,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协办。竞赛完全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结合理论及实训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来自全校各相关教学单位的110名青年教师分别参加了加工中心、车工、汽车维修、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维修、无线电调试、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模具设计师、焊工、维修电工九个项目的比赛。
竞赛由应会笔试竞赛和实际操作技能竞赛两部分组成。应会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际操作技能占70%。这次竞赛旨在考核提高青年教师的“双师”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以竞赛促交流,用竞赛提质量”。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现“一体化双师型”特色师资占“双证书”专业理论课教师总数的70%以上,实训教师中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达到90%,其中22人在世界、国家和地方技能大赛中担任专家,多名专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或“天津市技术能手”称号。特色师资培养出特色人才,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培养出27738名既持有本科毕业证,又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职教师资及高级应用人才。
(宣传部 李刚 人事处)
我校8项社科成果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讯 在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共有8项优秀成果获奖,并获得了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获奖证书。
其中由宋改敏教授申报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苗德华教授申报的“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探索”、李晖教授申报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再探”、曹晔教授申报的“我国制造业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分析”、顾巧论教授申报的“Pricing decisions for reverse suppl”、程卿老师申报的“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张学英教授申报的“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的研究”、郭悦红老师申报的“基于VaR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预测研究”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此次获奖成果分布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综合研究等学科,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类型,是我校历届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科产处 程卿)
严格加强课堂管理 有效促进师德建设
本报讯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教风在校风建设和师德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规范学校教学工作,严格课堂管理,维护良好教学秩序,树立优良学风,保证教学质量,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员育人工作条例》和《本科学生学则》等文件,我校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暂行规定》,并于本学期正式实施。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态文明、关爱学生、科学施教、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四个方面对我校老师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使老师们能够管理好自身的课堂教学,规范教学工作;《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暂行规定》从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公示通报、违规处理四个方面强调了加强课堂秩序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维护好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质量。
在我校召开的师德与教风建设推动会上,副校长孙奇涵向全校教师解读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强调学校将积极搭建平台,编写课堂教学管理案例集,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系列讲座等活动,营造教师潜心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使教师把目光投向教学、心思放在教学、精力投入教学。
党委书记孟庆国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有力措施和高度自觉的精神,履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提高我们的师德素质,真正做到铸师魂、立师德、正师风、树师表,做一个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我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暂行规定》从我校实际出发,在践行我校师德规范的基础上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望各部门、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教师学习文件精神,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努力实现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激情,实现师生互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实际行动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更好地推动学校师德建设工作。 (宣传部)
2013师德论坛隆重举行
本报讯 9月17日,我校2013年师德论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师德论文优秀奖获得者代表、近年来新入职青年教师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工会、人事处主办。
今年九月,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师德建设月活动,我校校报记者团和北斗星网站的同学也用手机记录下了校领导与教师代表关爱学生、做出表率的风采。论坛开始,与会人员观看了由学生制作的相关视频。
校纪委书记关茹萍宣读了获得优秀师德论文奖和入选我校《师德论文集》作品名单。从2013年4月起,主办单位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师德论文,共征集论文46篇,经评选,评出优秀论文奖13篇,入选我校《师德论文集》24篇。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经管学院的孙可娜、外语学院刘宁,机械学院李敏,工程实训中心苗红宇,经管学院冯光娣,职教学院梁卿,电子学院谷金清,自动化学院刘丽英8位教师分别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们或激情洋溢,或娓娓道来,诠释了作为教师对于师德的理解和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的实践,用亲身经历和思考向在场青年教师传经送宝。
时任校长孟庆国在主题演讲后发表重要讲话,他感谢各位发言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和主办单位为论坛成功举办做出的努力。他指出,八位老师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师德进行了阐述,生动地展现了我校老师爱岗敬业、钻研教学、关心学生、团结协作的师德风范,也让在座的青年教师收获了许多的感动。他强调,我们不仅要在思想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体践行师德规范。最后,他希望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此次师德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对师德规范含义的理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立志做一名教书育人的好教师。 (宣传部 李刚)
我校举行首届博士研究生暨2013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13日,我校在小礼堂隆重举行首届博士研究生暨2013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
时任校长孟庆国指出,我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培养层次体系,实现了天职师大几代人的梦想,此次开学典礼将永远载入我校史册。我校研究生实施“三导师、三基地、三证书”的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结合,学术导师与技术导师结合,教学指导与科研训练结合,校内课堂讲授与校外基地实践结合。博士项目是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提高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师资的特殊需求,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博士学位“双师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业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将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实行由专业导师、教育学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制度。
孟校长从三个方面对入学新生提出希望。第一,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第二,坚持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在学习和研究中要脚踏实地、严谨自律,坚决捍卫学术道德尊严,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第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研究生处 岳东鹏)
市教委专家组到我校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
本报讯 10月28日,以冯学瑞教授、解鸿雁教授为首,由7位天津高校教务处处长组成的天津市教委毕业设计(论文)专家检查组莅临我校,对我校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指导。
通过检查,专家组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网络管理、文本质量和整体印象评价均为“好”,充分肯定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及互查工作。同时,专家组针对此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内涵建设。 (教务处 彭友)
我校两项毕业设计(论文)获市级优秀
本报讯 日前,天津市第四届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结果揭晓,我校电子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万小凤的《基于HFSS超宽带印刷单极子天线的设计》(指导教师:郑宏兴)和职业教育学院2009级本科生罗骁的《动作技能学习中的反应序列效应》(指导教师:咸桂彩)被评为优秀,这也是我校连续第四次在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中获得优秀。
本次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是由市教委组织专家对我市28所高校提交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共评出30份市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在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中取得良好成绩,是在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长期坚持执行“早进入、兼实做、出精品”方针,严抓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指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的成果,同时也是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共同努力、狠抓落实,促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升的结果。 (教务处 王嵩)
第七届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落幕
本报讯 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筹备,历时三周的第七届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于11月19日圆满落幕。比赛期间,校长刘欣、副校长孙奇涵、教务处副处长李杰、职教学院院长张元、党总支书记王凤瑞、副院长赵欣、副书记马晓蕾及各学院副书记、辅导员老师莅临比赛现场。来自教务处督导组及各学院的29名教师担任评委,近千名学生前来观看。
当天比赛分为“教育组”与“实训组”两个赛场,在实训组的比赛中,选手们精心录制的操作视频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在教育组的比赛中,选手们通过大家熟悉的生活实例、现场互动等方式使得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情景答辩环节则考验了每位选手的课堂管理与学生管理能力。每位选手答辩结束后,评委老师就其教学手段、教态、语速、板书设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
经过近5小时的激烈角逐,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郝美娟同学荣获实训组第一名;汽车与交通学院的陈晓菲同学荣获教育组第一名。此前,机械工程学院的张春梅同学与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李阳同学并列荣获机电组一等奖,职教学院的李至同学荣获综合组一等奖。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郝美娟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穆蔚伟同学获得“技能能手”称号,机械工程学院张春梅,职教学院李至,汽车与交通学院陈晓菲、焦传浩,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李阳、尹娅楠,理学院刘丹、周洁,经济与管理学院赖冬琴、电子工程学院马晓晗同学荣获十大“校园师范之星”称号。
此次比赛是我校“师能建设与展示月”开展的一次师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比赛在延续历年经验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严格按照本校教务系统中的学科类别,将选手更合理地分为“综合组”、“机电组”、“教育组”与“实训组”,使比赛更加公平,进一步完善了教赛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师范技能展示平台的作用。教赛将技能竞赛与职业师资的培训、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将学、练、赛融为了一体。 (职教学院 范雪娇)
天津市首家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在我校建立
本报讯 10月15日,校企共建“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在图书馆举行。副校长孙奇涵、教务处处长阎舒静、电子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珠峰、北京华晟云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德兴、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连军以及这三家企业的员工代表和电子工程学院教师代表一同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天津市现场总线技术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利强主持。
该基地是由我校电子学院与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晟云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类企业合作建立的,计划组织进入基地的学生开发市场需求的各种创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合作企业将以技术入股等方式扶持有知识产权的学生毕业后或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按照电子学院与三家企业签署的协议,校企双方将共同为该基地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将共同拟定企业化训练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熟悉现代电子企业技术开发流程、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熟悉现代电子企业运作模式,提高企业化技术研发水平,增强面向现代电子企业就业竞争力。 (电子学院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