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与埃塞执政党合作开展汉语培训
日前,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正式签署了埃革阵政党议员汉语培训协议,并于2月21日下午在埃革阵会议厅举办了汉语培训项目开班仪式。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文化处领导、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埃革阵人力资源局负责人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仪式由埃革阵人力资源局局长默罕默德主持,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文化处参赞游翼致辞,对埃革阵汉语培训项目开班仪式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长期以来发展了兄弟般的情谊,今后中埃两国政党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因此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将是促进彼此相互了解的保障,孔子学院与埃革阵合作开设汉语培训课程将更好地为埃革阵议员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新平台。
埃革阵是埃塞俄比亚执政党,据了解,该政党议员中有很多青年对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孔子学院院长申丽表示,随着汉语培训项目的开展,孔院教师将从教授汉语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同时向学员普及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本次培训将为埃塞执政党搭建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良好平台,对促进中埃两国政党间的交流意义重大。
中央电视台驻埃塞分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国交处 戴琳)
我校李俏杉同学荣获“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2013年度人物”称号
日前,由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评委打分,结果于日前揭晓,我校职教学院研11级李俏杉同学通过其感人的事迹从40多名参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 “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2013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李俏杉是我校职教学院研11级的一名普通学生。2012年4月底,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将李俏杉与一个18岁的北京男孩联系到了一起。“李俏杉你好,我这里是天津市红十字会,经过初步配型,你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因为你是2008年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现在4年过去了,我们想要确定一下你是否还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短短几句话带给李俏杉的不仅是意外、激动,更是一份挽救生命的责任。18岁,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但是有些人的生命却因为疾病而变得苍白。作为平凡人,李俏杉所能做的就是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他的生命能够重新绽放。因此,在与家人简单沟通后,李俏杉和父母一致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多次的体检和等待,于2013年3月4日成功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现在,作为研三的学生,李俏杉不仅学业成绩优异、顺利通过业余党校考试,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并积极主动地辅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2012年6月,李俏杉顺利通过了国家汉办组织的“2013年赴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选拔考试”。已于去年7月份作为志愿者远赴埃塞俄比的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开始又一次的志愿服务工作。(团委 王南)
新学期学生干部培训会召开
2月23日,校团委在小礼堂召开新学期学生干部培训会。校党委副书记贾德民、党委学工部部长吴让汉、团委书记佟艳出席培训会。我校各学院、高职部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各级学生干部代表400余人参加大会。
贾书记就我校2014年的工作要点中列出的四大方面、37项任务做了详细解读。其中对与学生们密切相关、学生高度关注的有关工作,如今年我们将启动天职师大人盼望已久的校体育馆建设工程、 新增2栋学生宿舍楼及改善学生打开水装置等做了详细介绍。贾书记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学校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秉承传统,接续奋斗,相信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天职师大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学工部部长吴让汉对2014年学生工作要点进行了介绍,对学生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学生干部增强党、团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坚持为同学服务,赢得尊重与理解。
团委书记佟艳就2014年共青团的相关工作向同学们做了介绍。
本次会议使广大学生干部深入了解了2014年学校各领域事业发展、改革创新的动向,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取得更大进步。(团委 王南)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3年党政工作总结
2013年,在国家、天津市的关怀指导下,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发展,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扎实完成三个环节工作任务,一是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扎实抓好学习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深刻剖析“四风”问题,扎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边学边改,认真开展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做到规定动作高标准完成,自选动作高质量落实。二是融入基层深调研,聚焦四风集民意,坚持开门纳真言,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联系点调研、网上开辟专栏等形式征求意见212条。三是注重把开展活动与推动工作有机结合,着力以问题的解决体现活动的成果,围绕师生诉求抓整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31项;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学校“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减少40%,全校性会议比去年同期减少10%,文件比去年同期减少30%,完成结对帮扶蓟县困难村工作等;围绕制度建设抓长效,对建校以来以1043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了学校在“四风”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师生关系,促进了学校事业发展。
(二)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教育部在学校举办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座谈会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学校成为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建立了联盟网站,组织联盟成员研究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撰写《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报》专题宣传地方高校转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成果。
3.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服务世赛工作取得佳绩。完成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选手的选拔、心理测试及辅导、技术指导、体能训练等工作,提高了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为中国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中心利用信息手段及时发布最新动态;通过设立校内研究课题、加强学术交流,开展世赛项目研究。
4.教育部非盟研究中心促进中非文化交流成效显著。举办“非统/非盟五十年与亚非合作”国际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出版《非洲一体化背景下的中非合作》论文集;举办文化部“非洲文化聚焦-坦桑尼亚图片展”;获批文化部、外交部非洲研究课题2项;聘请亚的斯亚贝巴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名教授为学校客座教授,与非盟总部官员建立合作关系;遴选1名专家赴尼日利亚文化中心工作;完成校内研究课题8项。
5.启动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建设工作。制定《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组建筹备方案》,明确了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组织构成、主要任务等。
(三)科研成果获奖实现新突破
6.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合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含合作1项),其中企业与学校合作首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得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
(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绩显著
7.高层次人才项目取得好成绩。2人获得“天津市第一批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资助;推荐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0人;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4人、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7人、优秀青年教师17人。
(五)服务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8.服务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成立服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建立调研联系机制、沟通协调机制、项目开发机制等,组织教师到中职示范校调研;签署服务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合同资金974.1万元,意向资金132.6万元。
(六)师德师能建设全面加强
9.师德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召开师德与教风建设工作推动会、交流师德建设方案、举办师德论坛和讲座等,推动师德与教风建设;开通天职师大师德手机报,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评选天津市“道德模范”等,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推动教学单位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师能水平。
(七)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新成效
10.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新成果。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简报》2期专题宣传学校典型经验,3个项目申报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示范项目,新申请6个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11.精心谋划学校发展蓝图。学校《大学章程》通过市教委初核;制定学校2020年空间发展规划;邀请大学排名研究专家武书连教授到校讲座;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检查,梳理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进展情况;建立《近日要情》网络发布平台,创刊《高教动态》,编印《领导参阅》和《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加强内涵建设,协调推进,综合实力有效增强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
1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新一届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做好首届越职教师资实验班和海南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学生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13.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3个新设专业获得市级专家好评;获批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批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批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评选出校级精品课10门、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5人。
14.质量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制定学校《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文件,规范课堂教学管理;通过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征文、公示教学检查结果、落实学校听课制度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编制教师考务工作手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增加查重环节;撰写《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15.实践育人环节不断强化。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学校“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实验中心获批天津市优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调整实验实训室用房,建设实训实验室15个。加强学生师范能力培养,组织开展师能建设展示月、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12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天津市级奖项63项(含特等奖3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项)。
16.招生和就业工作稳中求新。破解单独招生生源质量下滑的难题,对单独招生考试方案做出了重大修改,建立了单独招生生源基地42所。与贵州省签订招收免费中职师范生协议,免费师范生培养扩大到8个省、市;本、专科生一志愿录取率90%。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拓宽就业市场,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1.6%,其中179名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10名毕业生光荣入伍。
17.研究生培养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探索校院两级招生管理模式,招收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生397人,研究生规模创历史新高。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定学校“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导师组遴选暂行办法及其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遴选学校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组建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修订硕士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实践课程要求;完成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评审等工作;授予硕士学位217人。
18.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成功举办学校第26届田径运动会和第一届教职工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竞赛、新生出早操活动,提高师生身体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田径队第三次蝉联天津市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学生荣获天津市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单项奖5项、足球比赛第二名、阳光体育长跑比赛团体第三名,“阳光体育”活动成绩优异,学校获得市教委奖励。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