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德规范
我校《师德规范》为:追求高远,敬业奉献,挚爱学生,立德树人。其基本涵义和要求如下:
1.追求高远。体现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并积极付诸行动的事业心。教师要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集中精力投身我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将学校兴旺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维护、提升学校的声誉,做优良校风教风的创建者、践行人。
2.敬业奉献。体现教师热爱职业岗位的献身精神。教师要树立并保持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工作中切实体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育人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水平,为我校事业发展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3.挚爱学生。体现教师对服务对象应有的真诚态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对社会、家庭和每个学生高度负责。要真心关爱学生、认真教育学生、真诚服务学生,依法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要严慈相济,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用心育人。要用思想、言行全面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
4.立德树人。体现教师的职业担当和历史使命。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高尚的师德影响、陶冶学生的情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才。做到自尊自律,孜孜不倦,廉洁从教,学高身正。树立教师“学高身正,尚德尚行”的良好社会形象。
关于在2013届毕业生中开展“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德规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地开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推动教书育人活动向深入开展,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季活动中继续开展 “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评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
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团委、校工会、学生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处、校党政办、纪委监察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具体名单如下:
主 任:于立军 孟庆国
副主任:贾德民 关茹萍 孙奇涵 卢双盈
成 员:苏 晓 闫舒静 任雪浩 吴让汉 何文章 牛 凯 石连栓 张根柱 佟 艳 任新平
二、评选范围
评选推荐的范围:在编在岗的专职理论、实训教师。
三、评选条件
提名候选教师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近两年来年终考核合格。基本具备以下条件:
1.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学、科研、育人方面勇于探索创新,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学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和同行的赞誉。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模范,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举止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是广大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4.诚信做人,以身作则。为人诚实守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廉洁从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严谨、科学、自律的治学态度。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广大学生诚信做人,规矩做事。
5.团结协作,积极奉献。在从事教学和其他活动中,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能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团队建设、教研组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乐于奉献,积极参加本单位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评选推荐要求
1.各学院要成立评委会,负责本院网上投票推荐工作,并于5月30日前提交评委会名单给宣传部。
2.推荐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学生公认、宁缺毋滥的原则,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要在毕业生中广泛宣传评选推荐条件和有关规定,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各班级民主推荐、网上投票工作,保证推荐评选工作毕业生人人参与、规范有序、公正透明。
3.每位毕业生最多投票推荐“学生最喜爱老师”的名额为十名。
五、评选推荐程序
此次评比活动采取网上投票推选的方式,全程分为班级网上投票推选;网上投票推选结果统计;评委会审核、公示确定当选名单;总结表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推选(2013年5月30日—6月10日)
1.学院负责统一安排机房,以班级为单位统一上网投票。
2.学院无机房的反馈至网管中心,学校统一安排。
3请各学院于5月29日下班前将本院组织学生投票时间安排报网管中心主任关连成,以便进行总体安排,避免上网拥堵,确保投票顺利进行。
4.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投票,此次活动是毕业离校手续中的一项内容。
第二阶段:网管中心进行投票结果统计(2013年6月10日——6月11日)
第三阶段:审核、公示阶段(2013年6月11日——6月13日)
校评选委员会对同学们推荐的教师进行全面审核,并在校园网公示三天。
校评委会确定当选“学生最喜爱老师”名单,并上报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最终确定十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获得者。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2013年6月21日——年底)
学校将向荣获“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纪委书记关茹萍为工程实训中心开展师德建设讲座
自学校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以来,学校各部门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工程实训中心规划了中心职工素养提升师德建设系列讲座。5月21日,中心邀请了学校纪委书记关茹萍教授为中心全体教职工开始了本次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提升素养,师德为先。
讲座中,关书记从三个方面,作为教师要以“敬”来崇尚师德,以“静”来涵养师德,以“净”来践行师德,以“敬”、“静”、“净”为基调深刻地诠释了她对师德的深入理解,讲座中,关书记援引了生动的例证,配以独到的见解,为中心全体教职工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教职工们大受裨益,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校召开新入职教师赴高职校考察报告会
5月28日,我校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新入职教师高职考察报告会,职教学院宋改敏老师做“高职校考察报告”,孟庆国校长参加报告会并发表讲话,近百名年轻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宋老师首先向与会教师展示了江浙三校和天津高职院校考察的照片,生动描述了整个考察行程;其次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方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介绍了被考察学校的办学特色;最后,宋老师在报告会中引用了参加考察的老师的心得体会,引起了在场青年教师的共鸣。
孟校长最后发表讲话,强调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和希望,鼓励青年教师热爱学校,热爱职业教育,在高校转型中发挥作用,希望青年教师成为合格的教师、称职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脚踏实地,为我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的大学不懈努力。
“四心”对“一心”师生结同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可娜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仅需要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等各方面形成必要的配套,尤其需要教师拥有爱心,做事用心,对学生诚心,解难题耐心。 因此,“四心”对“一心”,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真正做到以下“四心”,对成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关键意义。
1.对学生拥有爱心
说教是一种冷冰冰的训斥,爱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根据曾经组织过的座谈,关于“你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爱心”是学生回答异口同声的回答。可见教师的知识、学识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老师面对与教育对象,对学生缺乏爱心,学问再大也难以获得学生的爱戴。有一句话说得好:德是才之主,才是德之奴。作为医生,医术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对于教师,固然需要修炼自身的学问,但是师德更为重要。爱学生,应该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也是能够转换观念,尊重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2.做事情要用心
人的水平能力固然各有不同,但这不是做不好工作的理由。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想做好,首先需要用心。包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研究,用心推进。真正用心去做事,一定会不同凡响。作为教师,用不用心并不在于自己怎么说。也不要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在这方面学生就是一杆公平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做事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做事的态度。试想一个无所用心应付差事的老师,又怎么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呢?
3.对学生要有诚心
爱学生应该处于真心而不是带有某种意图或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虚情假意。诚心诚意对待学生,意味着老师一碗水端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难度,家境不如人,性格多内向的学生,尤其要更加关注关心关爱,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看重、期待好信任,让他们建立起学习和各方面的自信。这对老师来说,比帮助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为重要。诚心还意味着老师为学生所做的事情或体现的爱心,不要有意无意地显摆张扬,默默无闻地去做才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和应有的修养。潜移默化,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并得到尊重。
4.对解析难题要有耐心
面对提出学习问题的学生,不要心生厌烦,简单处置。应该知道,学生提出问题请教老师,不论有无道理和意义,都是需要鼓足勇气的,对于这种主动思考求索的态度,老师一定要用心呵护,切不可简单武断甚至非议。一旦如此,学生不仅会遭受打击,而且会改变性格影响一生。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认真对待。有学生愿意追随你,有学生愿意请教你,应该是老师的荣耀。作为老师,不仅要认真思考,解析学生的问题,还要以平等的心态,平和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切磋探讨。对于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必感觉难堪,尤其不要以为学生有意难为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明并认真学习,以此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以上所言,是个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思考、感受和心得。我们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但是,真正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尊敬、爱戴的老师,首先不取决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地位,而是老师是否具有学生喜欢的人格魅力,老师的言行在点滴之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值得学生尊敬。欲取之必与之。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来不得半点虚伪。为师者更是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给师德建设的启示
社科部 郭清
《学记》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而如何让学生亲其师,在中华民族沉积的伟大文化中给予高校教师众多启示。
首先是厚德载物。这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大学教师应以自己宽广深厚的情怀,美好豁达的品行来承载不同,包容异质,允许差异共存,以达到多元同归。没有厚德载物,亦没有大学之“大”。王岳川在《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中有这样的阐述,大学师者,“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在一起,在时代文化转型的风云中直面人生苦难,体验着生存深渊并敢于进入深渊揭底”,他们“以真血性、真情怀去担当一个世纪的苦难并开出新境界”。
其次是柔不克刚。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教育有这样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荀子云:“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柔是一种美、善、不忍人之心。是谦逊,是修为和涵养。在柔性豁达中,可以摒弃一些烦躁,平添淡薄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境。柔中的友善能凝聚人心,面对挫折时,会产生一种正义的力量、战斗的勇气、战胜困难决心。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发展、竞争急剧上升、各种的压力交织汇集。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复杂、道德行为的失衡,这些对大学生的影响深重而深刻。大学教师应是学生的人格典范,柔性中有人文关怀、有理解接纳、有指导引领。在师者的“柔”中,让学生变得刚正、刚毅、刚强。这是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的需要。
再次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修身养德,是内在的精神修养,完善充实内心世界。师者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或许有人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立德树人、行为世范的需要,更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引路人必然的需要。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勇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通过“内圣”的修为,达到“外王”的结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易》有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是爱国者的忧患意识,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国解难、为民排忧这是中国一切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理性抱负、恻隐情怀、奉献之心,既有独善其身的高洁又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大学师者作为国家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觉悟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