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党萱】9月3日,《天津日报》7版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户天津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为题整版报道设立在我校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相关情况。

全文报道如下:

“和合共生,技创未来”展厅。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标志。

与会者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内体验“脑机接口智能代步机器人实训平台”。 本版摄影 记者 姜宝成 刘欣
8月31日至9月1日,举世瞩目的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津举行。作为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户天津。
据了解,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以全面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为宗旨,在教育部指导、天津市政府领导下,由天津市教委和市外办统筹推进建设。该中心秘书处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施实体化运行,设置综合办公室、研究开发部、产教融合部、培训项目部、交流合作部、期刊编辑部6个部门。
9月2日,在中外嘉宾的见证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举行。随后,中外嘉宾走进合作中心,近距离感受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心概况
凝聚共识 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走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西区工训中心B座,仿佛走进了一座见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辉煌展厅。
在一楼的“和合共生,技创未来”展厅内,蜿蜒的海河彩绘图案,犹如一条五彩丝带,横穿于展厅核心区域的整个墙面。随着“丝带”的舞动,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依次闪现。
从2017年天津在上合组织国家创设的首个鲁班工坊落户印度金奈,到随后的巴基斯坦拉合尔、柬埔寨的金边、埃及的开罗,再到近年来的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哈萨克斯坦的厄斯克门和阿斯塔纳、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俄罗斯的莫斯科……现如今,天津已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
展厅东侧展示的是目前中国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的鲁班工坊教学场景。展厅西侧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展区,则系统展示了这一源自天津、走向世界的教学模式如何通过“理实一体、产教融合”重塑全球职教生态。
走进合作中心,以蓝色为主基调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标志与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徽标并排悬挂。合作中心标志在主体地球设计元素上,融合了天津地标性符号“天津之眼”的造型与职业教育的象征性标识齿轮,更为巧妙的是,整个设计又融入了“上”与“合”的理念,也展现出合作中心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使命。
合作中心筹备工作负责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米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合作中心落户天津,是对天津职业教育多年来国际化探索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国职业教育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标准接受’到‘标准输出’的关键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构建更开放、更包容、更高效的职教国际合作新生态。”
天津优势
底蕴深厚 职教创新持续领先
2022年8月,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的设立,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与实践。
为何这一国际化职教合作平台落户天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耿洁表示: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过去20年,天津从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一路升级为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21年更跻身“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开启部市共建现代职教体系新模式。
“天津职业教育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与国际产能合作同步布局,通过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区域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天津特质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高地。”耿洁说。
多年来,天津逐步构建“中高本硕”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机制,为全国职教改革提供“天津方案”。同时,天津已在全球23个国家建成25个鲁班工坊,其中在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
2022年8月,在津举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了《天津倡议》,呼吁通过组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等机制加强国际合作。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再次在津举办,包括中国在内的32个国家的40位教育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的《天津共识》正式发布,勾画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蓝图,也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注入了新动力。
《天津共识》是全球首个由多国教育部长共同发布的职业教育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在职教领域的话语权与引领力获国际广泛认可。随着两届大会成功举办,天津逐步构建“会、盟、奖、赛、展、刊”六位一体的国际职教交往生态。
在耿洁看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户天津,既是基于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扎实的职教基础,也源于其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形成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天津不仅以实践证明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双赢,更以开放的姿态搭建起全球职教合作的高端平台,展现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天津担当’与‘天津智慧’。”耿洁说。
凝聚合力
共话机遇 擘画合作新未来
9月2日,在合作中心揭牌成立的同时,与会领导和嘉宾为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智库、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装备研发推广联盟授牌,这也标志着合作中心成立后,各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据了解,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智库是合作中心秘书处筹建的国际职业教育高端智库,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58名专家成员组成,智库秉持“上海精神”,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专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助力中国职业教育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职业教育已经领跑世界,作为智库成员,我们不仅要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标准,还要促进更多上合组织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授牌仪式现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俄中教育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塔卡佐夫・瓦列里・赞特米罗维奇表示。
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践行“职教合作、师资先行”核心理念与实践纲领,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主导,联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协同推进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着力提升上合组织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米靖介绍:“天津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领域,构建起了全国唯一的职教师资本硕博体系,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成立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以基地为依托,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装备研发推广联盟由1个研究机构,25个企业理事单位,27个院校理事单位组成,旨在建立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装备标准与认证体系,开发高质量职业教育装备与教学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创新的国际化合作平台,目前,联盟研发生产的40余套职教装备已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院校投入使用。
“合作中心的落户,不仅助力上合组织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更搭建起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教育合作的桥梁。”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看来,合作中心是一个集成果研发、技术交流、产业合作、标准共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战略驿站,未来将着重加强研究与智库建设、开展国际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服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学校将持续依托鲁班工坊建设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国际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前期在上合组织国家已开展的职教合作成果作用,加强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服务国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深化数智化国际资源开发,拓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新路径,从人员制度经费等方面做好支持,全面建设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郑清春表示。
重点任务
六大方向 推动区域职教协同发展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上合组织框架内首个以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为核心使命的国际机构,中心承载着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共享、服务产能合作的重要使命。“其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深厚积淀,也展现了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先锋的担当与远见。”合作中心筹备工作负责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米靖说。
据了解,合作中心围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核心目标,系统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推动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协同发展。
合作中心致力于拓展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合作路径。通过定期举办上合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圆桌会议等高端活动,搭建各国互学互鉴的公共平台,促进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同时,创新国际共享模式,深化鲁班工坊等品牌项目的国际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全球推广。
推进上合组织国家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是合作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合作中心将广泛分享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模式和教学装备,通过搭建国际化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为国内外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提供支持,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精准对接中外企业用人需求,通过定制化培训方案培育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培训是合作中心的重要工作方向。依托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鲁班工坊等品牌项目,合作中心将定期开展多领域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在国内外遴选一批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挂牌海外实践基地,打造优质项目,发挥引领作用。
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研究是合作中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合作中心将组织专业团队研究上合组织国家产业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及发展共性与差异,编制研究报告或蓝皮书,为各国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能力提供依据。同时,鼓励并支持成员国间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科技研究合作。
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合作中心将借助天津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领域的优质资源,依托国际教师交流合作平台与资源平台,深度嵌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跨国师资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教学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分享教学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各国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认证与标准建设是合作中心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合作中心将基于鲁班工坊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模式,形成适应上合组织国家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全面提升职业资格、能力标准的互认与互通水平。同时,建立上合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标准联合研发中心,深化(EPIP)教学模式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区域职教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提升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水平。
米靖表示,这六大任务相互支撑、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的发展蓝图,为推动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智库、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装备研发推广联盟等重点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我们将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机制,服务上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职业技术教育全球治理格局,积极推动职教合作项目协同发展。同时,我们将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和模式,提升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米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