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思政课建设大家谈】讲好“理” 用好“例” 发好“力” 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时间:2023-10-30 17:27 责任编辑:戚霄 点击:

【编者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党委宣传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开设“思政课建设大家谈”专栏,集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方法和路径。第18期,我们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海涛副教授从“讲好‘理’ 用好‘例’ 发好‘力’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角度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讲好“理” 用好“例” 发好“力”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海涛

思想旗帜引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理论遵循。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善用活用方式方法,讲好“理”,用好“例”,发好“力”,才能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打造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金课”。

讲好“理”是打造思政“金课”的目标要求。首要是教师要信仰真“理”。思政课讲的“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这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时代的科学真理,从而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次,教师要提升自身知识修养,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真理,决不能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通过深邃的思考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揭示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理论逻辑和思考能力,强化学理支撑,忌讳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讲授,更不能讲一堆心灵鸡汤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不回避尖锐敏感的问题,善于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中揭示问题的本质。在对尖锐问题的探讨分析中说服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讲好的一个“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要纵向地从历史角度,把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脉络讲清楚;还要横向地从中国人民的需求渴盼视角,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人心动向讲清楚,在纵横比较中推导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用好“例”是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抓手。讲道理不能抽象化、教条化,而要鲜活生动、活泼有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把学理性、价值性、规律性的道理讲得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揭示出其背后的道理,让学生在对案例故事的信息汲取中去体会、去理解、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好“例”的选取必须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课程的疑点难点出发,回应学生关心的问题,增强现实关切性。案例可以来自官方媒体,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校园新闻。要从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角度去选取案例。案例选取要有深度挖掘的空间,能深入启发学生的思考。案例选取要有代表性,而且要把案例相关的因素变量都要讲清楚,而不能随意拿来就用,或故意隐藏或忽略一些信息。案例选取要有宽广视野,注重客观性和公正性。比如,讲授抗日战争为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就以国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引出从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自甲午战争以来对我国的蚕食鲸吞,步步紧逼,甚至狂妄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历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危亡真的到了紧要关头。随后,教师就顺势提问中华民族该怎么办?“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就引出下一个讲授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开展的全民族抗战。这样既帮助学生讲清楚了国歌的深刻内涵,也帮助学生厘清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体系,还让学生得出结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发好“力”是打造思政“金课”的途径方法。首先,发好力的前提是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特征,调研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想状况。以我校为例,高本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和扎实,这样的班级可以多讲些道理,多启发思考;技本学生基础较弱,就要做到多讲些基础知识点和案例故事,以补基础和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其次,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加强互动。课堂讲授如同演奏乐曲,要有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这要求教师科学预设主题,综合运用研究式、讨论式、辩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陈情与说理有机结合,把历史观、国情观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揭示理论之美,剖析生活之质,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道理透彻理解。再次要提高话语能力,创新思政语言,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言之有物的朴素课堂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愿意听、喜欢听,从而把道理的研究和学理的讲授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听得进去,感到回味无穷。然后,要做好线上线下思政课教育的协同作用发挥,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开展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教育,比如转发正能量的视频和文章,时不时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舆论热点的交流探讨,打造“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思政交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讲好“理”说服学生,用好“例”引导学生,发好“力”吸引学生,让思政课变得温暖鲜活、可亲可信,在情理交融中做到润物无声、启智润心,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视听天职师大
  •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最新宣传片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
  •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