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苏东】近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秉持“大思政”理念,在内容、形式与方法上积极创新,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理论固本、文化浸润、媒体融合、实践淬炼”为支撑的“一核六维”融合式思政育人模式,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让思政工作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地“活”起来、“实”起来。
构建“党建引领”格局,高举为党育人红色旗帜。学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党建引领育人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学校深入实施“牢记领袖嘱托 紧跟核心奋斗”专项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连续5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达娃等青年学子重要勉励主题活动,坚持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校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党支部入选天津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学校党委获评天津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连续3年在市教育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三是创新党建模式,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首批自主试点单位,“高校‘1+N’党员服务工作站进公寓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批市级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立项,深化党建活动创新立项工程,推动支部建设增活力、出实效。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1名教师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并入选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团,2名教师分别荣获“市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市级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干部”荣誉称号。
提升“思想铸魂”实效,形成立德树人强大磁场。学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强化思想铸魂和价值引领。一是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打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313”学习品牌,持续推进“六学”长效机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构建“三学七进”工作机制,打造大学生“理论+”领航宣讲团等开展理论宣讲800余场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4年来,我校教师在《天津日报》理论版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二是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校制定“十四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思想铸魂 为党育人”专项行动,打造“五融一体”思政工作品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25件,“8835”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思政工作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明显。学校获评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新增省部级及以上思政类荣誉称号14人,学生获市级及以上荣誉近4000人。三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以项目化方式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体制机制,推动设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专项课题、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一系列针对性研究成果。学校获评天津市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获批1个市级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入选市级思政精品项目20余项,“一核六维”思政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津色”品牌2个项目入选天津市干部培训三百工程,“五聚焦五融入”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获2024年天津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筑牢“理论固本”机制,建强铸魂立心第一阵地。学校建立健全“听、备、磨、讲、赛”全链条思政课教学工作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是推动天津市“大思政课”示范校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文件14件,建立思政课教师阶梯式培养体系,培育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实施思政课教师动态退出机制。2024年,获批天津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2名思政课教师分别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和市级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名思政课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二是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计划,充分发挥设立在学校的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等4个市级科研平台的作用,承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法特训营、天津市思政课教师“磨课练兵”语言表达能力专项训练营等,强化素质提升;构建“三讲三联动”思政课教学模式,举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5周年系列活动,举办集体备课会、磨课练兵等主题活动30余场。学校获批天津市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思政专项)2项,2门思政课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津门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获批天津市大中小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三是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印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形成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为辅助的“一核三环”建设机制,打造市级、校级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25门,打造“百年辉煌”思政品牌课程《匠心师魂,筑梦强国》。
做实“文化浸润”工程,挖掘特色文化育人模式。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在文明校园创建和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深入实施先进文化涵养计划,培育建设10个文化育人名师工作室,与天津体育博物馆、天津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共建文化育人基地。组织开展革命文物进校园宣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创建活动,实施“青马工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创建迎新季、学风建设季、毕业季、社会实践季的“四季”教育文化品牌。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天津市文明校园、天津市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025年,学校进入全国文明校园公示学校名单,1名教师获评天津市道德模范,3名教师获评天津敬业奉献好人,4名学生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二是打造“班墨文化”育人品牌,树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标杆。学校深入挖掘鲁班、墨子等古代工匠大师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班墨文化”与陶行知、黄炎培等近代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与“工匠精神”“金牌精神”有机结合,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构建班墨文化体系,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学校提升改造行知园、炎培园、班墨园和校史馆,打造文化载体,形成“三园一馆”职业技术师范校园文化体系。2023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成果《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人民日报》刊登专稿“‘职教黄埔’话鲁班——探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详细介绍了学校继承中国传统班墨文化,汲取陶行知、黄炎培教育智慧的探索与实践。
打造“媒体融合”品牌,塑造主流舆论宣传高地。学校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加强与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对接联系,不断拓宽天职师大“朋友圈”“粉丝团”,通过“大报大台大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升对外影响力。一是健全完善“三创三融”宣传工作机制。坚持以思维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促进融思维、融资源、融队伍的“三创三融”宣传工作机制,以学校官网为“中央厨房”,以官微、官博等26个融媒体平台为对外窗口,打造“北斗融媒”宣传品牌,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被新华网客户端授予“最具影响力高校”,被中国教育在线授予“2024年度新媒体影响力本科高校”,大学生通讯社获教育部校园行活动优秀组织奖。二是加强正面宣传,讲好天职师大故事。4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天津日报等89家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报道学校3000余篇次,《人民日报》报道我校弘扬“班墨文化”,打造职教品牌的实践成果;新华社《半月谈》杂志以“8万工匠之师,从这里出发”为题全面报道我校;《科技日报》重要版面刊发《天职师大:设立专职科研岗 联合企业搞创新》,主持编辑30万字的《奋斗的足迹——媒体眼中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新闻作品获教育部“2022年度优秀内容榜单”,视频作品获天津市“你好,天津”短视频大赛一等奖,连续4年获天津市“十大教育新闻作品”荣誉称号。三是加强主流舆论引导。推进网上“一对一”与“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推出“书记校长专题解读课”“媒体矩阵思政观察课”“线上支部朋辈辅导课”“服务保障人文关怀课”“智能平台教师公开课”等线上课程,拓展和延伸网络思政的时空场域。师生创作的《百年风华》党史宣传教育动画片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天津赛区红色专题赛道4项优秀奖等一系列奖项。
打造“实践淬炼”平台,凝聚学生成长成才青春力量。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贯穿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技能竞赛等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传承金牌精神,锤炼过硬本领,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是践行“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教学实训实习+思政实践”育人模式,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参观制造企业、体验生产管理等方式,不仅讲解书本知识,而且传授职业技能,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而且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学校获批全国首批劳动教育本科专业,成立体美劳教育中心,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以及天津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落户我校,依托“两中心一联盟”,精心开发13个“劳动+实践”的实践育人项目,举办天津市“同上一堂劳动教育课”暨2024年天津市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劳动教育周等主题活动,形成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发展新格局,赋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二是弘扬“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学校高水平建设世界技能大赛研究(研修)中心联盟办公室,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能,通过技能竞赛,强化思政引领,在学生心里种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近年来,学校助力中国代表团在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作为突出贡献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师生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9枚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以及7个优胜奖,居全国高校第一;今年9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由我校教师参与指导的项目获5金2银,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奖,将“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和价值取向传播到世界舞台。三是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天津市关工委、教育系统关工委在我校设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学基地,学校成立天津市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研究中心,开展“探寻天津工匠精神,成就未来工匠之师”系列研学活动,这一办学“初心”已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实际行动,取得显著育人成效。天职师大五代师徒担任实训教师,他们全部是“全国技术能手”,指导天职师大学子在赛场上争金夺银,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天职师大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每一个天职师大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一核六维”融合式思政育人品牌建设中取得的相关成果获评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精品项目,入选天津市干部教育培训“三个一百”典型案例目录,获市级优秀思政报告课题二等奖。品牌建设以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对该品牌进行宣传推广100余篇次,在《天津日报》理论版、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全国党建网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当前,“一核六维”融合式思政育人品牌已成为学校思政育人的顶层设计和关键举措,在凝聚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