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崔谱银】五年来,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实践中,学校将平安校园建设作为核心任务,五年来通过系统化布局、智能化升级、协同化治理,构建起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坚决维护校园持续安全稳定。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夯实校园安全基础
学校始终将政治安全作为平安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校园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每年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图片展、申报调研课题、创作“三微”作品、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实践。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必修课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同时,建立政治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每月分析研判形势,动态排查潜在风险,确保校园政治环境清朗稳定。
创新制度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安全治理,制度先行。五年来,学校围绕校园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系统推进安全制度“立改废释”工作。修订完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形成覆盖消防、交通、治安等安全领域的制度框架。通过签订二级单位《安全责任书》、组建兼职安全员队伍、联合属地公安消防开展联防联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稳定工作例会制度,每月总结经验教训,研判安全形势,明确重点任务,以机制化、流程化手段推动安全管理责任压紧压实。
深化隐患治理,构建风险防控闭环
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理念,聚焦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每日开展校园安全巡查,定期组织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开学季、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敏感节点开展全校安全隐患大排查,深入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形成隐患排查、登记、整治、报告、销账闭环管理。每年投入30余万元维护更新消防设施器材,定期检测安全性能,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实施校园交通综合治理,推动“人车分离”改造,新增车位200余个,有效缓解校园交通安全压力。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师生财产安全
学校始终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制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反诈责任,积极开展“无诈班级”“无诈学院”创建工作。联合驻校民警建立“反诈工作群”,及时通报最新骗术,对电诈高危预警学生及时进行面对面劝阻。加强新生、特困生、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反诈宣教,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就业观,增强防诈意识。近年来,学校电诈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经验做法在《天津市人民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第74期工作简报》上印发,并在津南区和市教委进行介绍推广。
厚植安全文化,推动全员共建共治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安全教育融入“三全育人”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案例警示与实战演练相结合,推动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每年利用新生军训、“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周”“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时机,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每年组织一次全员消防疏散演练,联合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开展“消防开学第一课”抖音直播活动,全网累计近43万人观看,取得良好宣传教育效果。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等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及时发布安全提示。推行“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前教育”,组织新生入学报到前完成在线学习和考核,帮助新生扣好校园安全“第一粒扣子”。成立大学生安全协会,设立平安校园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治理实践和安全文化宣传。
深化多元共治,打造智慧安防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校警地”协同为纽带,构建“多元参与、科技支撑、快速响应”的现代化安全治理体系。设立校园警务室,协调民警驻校常态化开展治安检查、反诈宣传和矛盾调处等防控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推进智慧安防建设,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市教委及公安津南分局安防平台,初步实现“全系采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建设集预警、监控、指挥、处置、回溯为主要功能的校园报警指挥中心,运用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身份核验等技术,年均高效处置师生诉求超百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
站在新起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推动安全管理向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迭代升级,以更高水平的安全管理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