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肖艳婷】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以下简称职研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求是、创新、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需求,不断开拓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建领航、科学研究、决策服务、学术交流、师资培训、学术期刊及基地(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职教师资培养和职业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统领引航事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职研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申博攻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等学校重点工作中持续发挥服务作用。职研院直属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直属党支部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聚焦职教教师教育,不断产出特色研究成果
职研院在学术研究领域成果斐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超100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出版12部学术著作,其中《职业教育学新编(第四版)》入选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教学参考资料。

在科研项目与平台建设中,职研院持续发力。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15项,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其中国家级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哲学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聚焦职业教育发展核心问题,深入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涵盖职业教育政策、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核心领域。依托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搭建跨校教研平台;承担天津市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推动职教教师教育课程“职业教育学”课程建设。


职研院教师团队拥有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等多项人才称号,在社科优秀成果获奖方面,收获颇丰。如荣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彰显出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国家职教教师标准建设

职研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制定。牵头和参与研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得到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为职业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此外,多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方案”“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等相关方案的制订,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科影响力
职研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组织承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第十届全国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活动,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前沿理念与经验,提升学校职业教育学科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相关研究,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推动职业教育学科的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更新,为学科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了学校职业教育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做优培训工作,服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职研院充分发挥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组织协调作用,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培训质量,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获批成立,职研院积极开展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骨干教师等培训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承办各级各类培训40余班次,参训教师达3000余人,覆盖多专业领域,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成为职教师资成长的“加油站”。同时职研院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推动了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打造精品学术期刊,服务职教成果宣推

《职业教育研究》期刊立足高端,发表大量高质量论文,涵盖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学术研究关键领域。2024年4月,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专题研究”栏目荣获“特色栏目奖”,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传播先进职教理念,展示前沿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与知名度。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劲风帆引领下,职研院将继续秉持务实态度,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不断追求卓越,以卓越的科研成果、重要的决策贡献、丰富的学术活动、显著的培训成效和优质的期刊平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职教师资培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