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怡雯】五年来,国资处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愿景,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在规范高效招标采购、发挥国有资产效能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积极保障学校教学科研顺利开展,护航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协同推动助力事业发展
五年来,国资党支部始终聚焦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一体化思维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夯实组织基础,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争做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骨干在政府贴息贷款、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及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等服务教学科研、助力学校国际化的重大项目招标采购工作中,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效。2024年党支部以“提升‘党建+’融合实效,推动招采提质增效”党建项目荣获优秀集体工作案例“质量奖”,1名党员荣获机关党委文明服务标兵。国资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建桥梁纽带作用,带领部分实验专技人员联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党支部共赴企业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校企联动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度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校企深度交流与合作,共探校企合作新路径。
协力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教学科研“硬核引擎”
五年来,国资处协同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精准投入,全面优化了学校整体教学科研设备配置,为学校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硬件保障。
赋能资源优化配置,助力设备更新迭代。国资处积极推进2022年国家中长期贴息贷款项目、2024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落实落地,精准配置,有效管理,注重效益。教学科研设备智能化不断升级,瞄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近五年,学校资产总值增加超4亿元,形成层级化设备配置效益体系。
在基础层建设上,学校近五年持续加大投入,新增焊接实验中心、轨道交通实验中心、新能源汽车实验中心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平台,并引入机器人编程、数控智能产线等先进实训设备。目前,实验室总面积已超5万平方米,总投入超过6.96亿元,构建起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实践教学基础体系,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创新层布局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科研项目需求,为科研类实验室配备前沿高端设备,为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撑。借助先进的实验条件,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在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取得突破,并荣获专利发明奖金奖等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了学校科研创新实力。
在融合层发展方面,学校以实验室为依托,建成1个天津市特色化示范型软件学院,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3个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前沿技术与行业实践需求融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推动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厚植实践育人沃土,精心搭建育人平台
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线。国资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组建了学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实现了学校各教学单位实验室管理专人负责。强化了建章立制,陆续出台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5个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多措并举抓牢抓细抓实实验室安全管理,打造更加安全、智能、可持续的实验环境。
营造实验室育人环境,“软实力”筑牢“硬支撑”。针对实验室这一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处紧扣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聚焦环境治理、资源整合、文化内涵建设,系统谋划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充分挖掘各学院特色,深度融合专业特质。打造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院品牌文化,凸显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紧密关联,凝练总结出实验实训教学特色,营造了浓厚的实验室整体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整体实力底蕴、办学特色和各实验室独特文化创设。
引育并举优化实验室人才结构,夯实可持续发展智力基石。国资处努力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实抓牢抓出实效,近五年实验室共引进专业人才11名,其中具有企业背景的工程师2名,高水平大学博士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名。国资处持续强化实验教学人才队伍培养建设,采取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培训讲座、参观学习、深入企业等活动,为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等方面搭建更为有力的支撑平台,并取得较好成效。2024年,我校2名实验技术教师分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实验技术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获得多项国家及世界大赛奖项。
创新赋能存量,以资产管理创新谋划发展新篇
国资处不断优化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努力实现资产管理从重购置、轻管理向全流程、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从资产配置、使用、维护到处置,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优化在用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在用资产使用价值,以最精简的资产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
在精管资产的同时,国资处还积极探索资产的多元化利用途径,通过出租、出借、改造等方式,推动低效使用资产的再利用,盘活校内资产,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量”的动能。资产盘活率显著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深化服务创新,护航全流程阳光招采服务。国资处立足“服务+管理”双重职能定位,强化内部管控,筑牢“服务、合规、风险”三重防线。五年来,国资处共完成学校货物、工程和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千余项,从项目启动到招标完成,国资处全程跟进,最大程度压缩准备周期,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国资处不断深化服务创新,以更贴心的政策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流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向新而行再启征程,锚定目标再创佳绩
愿虽艰,持则可圆。国资处将持续深化“管理赋能、服务育人”理念,以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打造“资源配置最优化、使用效能最大化、保障服务精准化”新范式,为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