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天职师大扶贫故事】灌溉自动化 科技助脱贫 天职师大教师研发农田灌溉智能化系统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时间:2020-11-26 17:14 责任编辑:陈明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路光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11月20日,校级科研项目(扶贫专项)《农田灌溉智能化改造》项目组成员前往学校对口扶贫村蓟州区杨津庄镇干将庄村,为村里安装农田灌溉控制系统。

 

 

 

在田间地头,师生们根据多次实地调研搜集的信息和灌溉条件,对设备和环境情况进行了勘察核实,检查灌溉系统的元器件型号、规格,确定安装位置并精准划线,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两套控制系统的安装、配线。

 

 

在装配过程中,项目组师生将灌溉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控制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干将庄村的两名电工师傅,面对面示范操作,手把手培训如何进行控制系统的组装与维修。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提升了村里电工操作技能,为灌溉系统设备后续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提供保证。

 

 

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后,系统上电一次成功出水,项目组师生和干将庄村的电工师傅们都十分激动。“这样的智能灌溉,真是解决了我们日常种地的一件大事,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避免了触电风险,以后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浇水灌溉了。”

 

 

《农田灌溉智能化改造》项目组的师生不仅完成了科技项目研发,更将科研育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为民服务中增长才干。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张秋月表示,自己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在这次科技助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科技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改造完成后,能够解决干将庄村400余亩地的灌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以前由于灌溉非常不便,村民们每年按照最低要求浇灌玉米2次,冬小麦3次。项目完成后可按照农作物生长要求上调为每年浇灌玉米3次,冬小麦4次,预计每亩地两季可增产增收300余斤。按照400亩地计算,每年农作物产量可多增收120000余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可增收近16万元,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此外,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原来每次灌溉都需要人工接几十米的电缆,为潜水泵提供380伏的三相电,项目实施后消除了高压电施工风险,保证了安全性;同时智能控制灌溉能够减少灌溉用工,降低人力成本,按照每户5亩地计算,每次可以节省1天人工工时,按照每人200元工时费计算,每年可节省1人天*6次*80户约480天人工工时,约10万元人工成本;可以节省村里一名电工,一名电费收费员,每年节省工资支出2万余元;此外,智能灌溉系统安装后,乡亲们可以利用支付宝、微信、电网营业厅充值智能电卡,大大提高了灌溉的便捷性。

 

 

从农田返回村委会,项目组成员与蓟州区杨津庄镇高东生副镇长、干将庄村苏成广书记、学校驻蓟州区帮扶工作组关连成主任进行了座谈交流,针对帮扶村扶贫工作的现状、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农业与现在产业的结合点,以及结合乡村实际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等问题进行多方面交流探讨。项目组成员深刻认识到要加强科技与农业的对接,切实把科学技术面对面、手把手送到农民身边,把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用科技造福农业,助力农业农村脱贫攻坚。

视听天职师大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
  • 瞰见天职师大 瞰见天职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