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课程思政大家谈】欣赏“代码之美”和“算法之美——《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时间:2021-05-11 16:12 责任编辑:李硕 点击: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培养理念,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交集,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推出“课程思政大家谈”专栏,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经验分享,陆续展示我校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带我们走进课程思政的第一课堂,走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第二期推出的是我校市级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信息技术工程学院罗梅的《数据结构》课程思政经验分享

一、课程简介

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自1985年和1992年起分别开设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数据结构》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于1996年、1999年、2005年、2017和2019年先后五次修改了教学大纲,旨在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等,以更好地适应我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要。

目前,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数字媒体专业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均于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数据结构》课程,每届选修人数计12~13个班,约380人。

在课程教学中,最早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是刘光然老师,他提出“数据结构就是人生哲学”,以“田忌赛马”的故事进行课程导入等。之后,其他老师也都自觉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德育》等文献,积极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发挥了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该课程于200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3年和2005年被复评为校级精品课,2019年被评为校级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示范课,2019年被评为市级线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021年成功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09年4月出版教材《数据结构实践训练教程》(刘光然主编,徐棣、罗梅、李典蔚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0031139),师生使用后反馈较好。

团队开发的数据结构在线开放学习平台拟于下学期投入运行,该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在线测试和答疑交流等。上学期,教学团队录制的44学时的课堂理论教学录像,将上线到平台供师生观摩学习。

其它配套教学资源包括浅显易懂的Flash动画、排序算法舞蹈视频、课程思政配套教案和讲义、题型丰富的习题集、思政图片和视频等。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掌握C语言和离散数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编写过简单的验证型程序,具备基本的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综合之前所学,培养计算思维,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学生已进入大二下学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良好,多数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分析能力,但在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方面还需得到提升。少数学生价值观受现实冲击较大,部分学生存在务实功利思想和行为,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感受不深。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及其基本运算的实现,熟练掌握常用查找和排序算法的思想及其实现,能够运用时间复杂度对算法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数据、组织数据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编写效率高、结构好的算法的基本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有效的算法。

价值目标

提升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专业兴趣及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对算法设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好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工科思想素养和行为习惯,提高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思政内容

 

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  

重点:  

1. 政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2. 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 宪法法治:宪法法治教育;  

5. 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思政元素设计思路

总体来说,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的今天和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以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为出发点,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导向,做好“六个结合”,聚焦“引大道,启大智”,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如盐入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人有情

具体来说,就是分析编程工作对人的基本要求,如自觉的规范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求知愿望、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观点、故事、对比、讨论、现身说法、严肃规章等多种方式,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建设课程之魂,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美学素养,学会欣赏“代码之美”和“算法之美”,夯实知识储备,激活思维技巧,并最终冲破阻碍编程能力提升的障碍。

 

 

三、实施过程

1.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学生的世界观。

2.精心设计第一课。教育是人点亮人,老师是火种,要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而第一课就是第一把火。有些同学将第一次课当作试听课,如果喜欢第一课(老师),就会端正后续学习的态度,即“亲其师,信其道”。否则,可能就会厌听厌学,放弃这门课。

3.学生往往对没有生命的符号和枯燥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不能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自然贴切、生动形象、轻松幽默、拓展性强且前后联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比喻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5. 通过板书、动画、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对不同方法的对比,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6. 设置问题链,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问题链为线索推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7.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观察学生情绪,了解其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节奏,给予帮助指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努力达到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同频共振。

8.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精加工教材,补充新成果,融汇贯通,将知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构成体。引导学生由一点而及全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9. 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10. 实验实践课和布置作业时,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融合创新,增强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创新点

1.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本质上,课程思政不是“加法”,而是“方法”,甚至可以是“减法”,实施时要如盐化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的今天和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为出发点,聚焦、把握两个重点:引大道——引导价值追求、激发四个自信;‚启大智——培育科学精神、树立行业信心。

具体来说,针对该课程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重点分析编程工作对人的基本要求,如自觉的规范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求知愿望、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观点、故事、对比、讨论、现身说法、严肃规章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相关思想素养和行为习惯,让技术技能和思政素养协同提高。

2.教学评价方式多样

雨课堂答题:利用成人注意力曲线在注意力分散的临界点,设置雨课堂答题,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思维持续活跃,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课堂节奏。

非标准答案考试:根据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在QQ群分享文本和优秀课程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月利用QQ群作业功能布置一次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及时进行批阅和反馈。

反思报告:每个星期,要求同学们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学习档案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和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特色

1.强调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课堂教学基本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变式。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前测的基础上灵活把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学习,并通过后测检查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和综合课程设计环节,鼓励学生自主组队,调查研究,确定项目,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师生和生生交流、合作,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理解和宽容,形成对社会和自我的准确认知,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和技能竞赛,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长期教学效果。

   

 

 

2.提出“三有两化一平台”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三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两化”即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实例与课程间的联系,以做到案例生活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进而达到思政教育自然化。“一平台”即充分运用在线开放教学平台,提供更多资源,加强沟通等。

3.采用多种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追踪技术热点,实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与课程相关内容自然衔接,展示新时代新成就。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绿色节能发展理念等与课程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与课程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强调问题分析与评价,从哲学角度来分析相关知识,利用矛盾论、发展观、辩证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哲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科学能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视听天职师大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
  • 瞰见天职师大 瞰见天职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