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聚焦三全育人】厚植传统文化之根,育好时代青年之魂,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落细

时间:2021-08-23 14:20 责任编辑:陈明 点击:

本网讯【编者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现实实践。我校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以来,学校设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0项,其中包括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7项。各课题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项研究,坚持守正创新、固本铸魂,着力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育人制度和模式。

近期,党委宣传部将在校园网和“两微一端”推出 “聚焦三全育人”专栏,展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专项课题成果,助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第6期推出的是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专项一般课题中“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综合改革实践的研究成果。

一、以实践育人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研究课题组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敏牵头的课题组以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围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凝聚合力,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启动“创新英才”培育计划,打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组启动“创新英才”培育计划。在“三段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打造“创新英才”育人品牌,集学科竞赛、科技实践、产学研合作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计划,培育学校认可、企业认同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学院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创新创业导师。本着“兴趣驱动,项目引导,学生为主,注重过程”的理念,以实践创新为抓手,培养学生金牌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院营造“崇尚技能、注重应用、鼓励创新”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科技,锻炼能力。目前共有20名老师成为学院首批创新创业导师。6月初,学院召开“创新英才培育计划”启动仪式,3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创新创业导师的社团或项目组。

2.突出创新榜样引领,评选“十大创新英才”

组织学院“十大创新英才”评选,15位同学依次进行展示,讲述自己入学以来在科技学习上的成长故事。经过学生展示、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十大创新英才”荣誉称号。

3.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就业实践基地

学院在积极推动就业的同时,深入用人单位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学生的培养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案,目前已与肯拓(天津)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唯哲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就业实践基地。6月下旬,学院与ABB(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探索产业学院模式,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赛训结合”,确保人才培养不断线

课题组通过组织线上、线下科技竞赛,以赛促训、以赛练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搭建竞赛平台,以赛促训

课题组通过组织线下竞赛,以赛促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020年9月至12月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作品,为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相关学科竞赛积蓄力量。2021年4月至5月承办学校大学生PLC应用能力竞赛,为参加第十五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选拔参赛队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

2.把握参赛机会,以赛练能

课题组组织学生参加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2020年天津市大学生信息技术“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竞赛、2020年“启诚杯”第九届天津市人工智能电脑鼠竞赛、2020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提升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天津市级奖项近40项。组织23支队伍参加2020年天津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17项。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学子贺涛涛、李云鹏更是勇夺工业4.0项目的金牌,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为校增光,为天津添彩。

(三)创客教育探索与实践,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学生成长成才

1.建立创客空间,探索开发创客课程

2020年底,课题组在学院建立创客空间,目前,创客空间已向学院师生开放,自动化专业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等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如卓越师资班将课程设计与创客教育结合,倡导学生动手搭建模型,编程调试,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志愿服务,探索科普实践活动

学院充分挖掘专业特色,探索科普实践育人品牌,2020年底课题组前往蓟州区下仓镇金芦庄村,开展“科普小体验,点亮大梦想”科普活动,活动得到了《天津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2021年6月1日,课题组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河东区滨河庭苑开展科普活动。该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社会责任和综合素质,强化了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多部门协同的天职师大经典阅读推广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图书馆副馆长刘赛君牵头的课题组依托图书馆,积极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持续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传承和发展书香校园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经典荐读:品读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推出“四史”学习教育线上平台,实现可观、可感、可参与的多元学习体验,师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享交流,体悟初心、传承精神、汲取力量。 二是营造良好的“四史”学习氛围。课题组在学校官微、图书馆官微分四期向读者推荐“‘四史’学习正当时”书单,共22种经典图书,四期书单微文总访问量达5000余人次。三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为学校师生深入学习党史提供资源与服务,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开设党史学习教育阅读专区,举办“品读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书展,开展红色经典书籍荐读。书展共展出党史理论、党史人物、党史故事等各类纸质图书176种,电子图书100种。

(二)校园“悦”读活动:浓郁书香,润物无声

一是多部门协同,大力开展书香天津·校园“悦读之星”评选活动。2020年评选活动主题为“新时代·阅读点燃梦想”,张琦同学荣获决赛三等奖,学校获评最佳组织奖。2021年评选活动主题为“初心如磐向未来”,目前,活动共征集到36个演讲作品,超过1.3万人在线观看,活动平台点击量超过6.3万次,孙紫悦同学荣获决赛二等奖,学校获评最佳组织奖。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获佳绩,张琦同学获得“铜星作品”奖。作为滋养心灵和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共同建设书香校园的持续实践。

(三)读书养成计划:书海浩瀚,持以观之

一是运用学习通平台,举办“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阅读积分挑战赛线上读书活动。共745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期间平台访问量达到2.47万次,阅读图书总时长约3694小时,观看视频总时长约7612小时。42人完成全部59天阅读任务,30人取得满分成绩。二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2021年4月14日开始,开展“建党百年 峥嵘岁月”专题讲座21天打卡活动。全校451名师生参加线上学习,聆听党史专题讲座3515人次,58人完成全部21天打卡任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三是结合“为师生办实事”,开展红色电影展播活动。图书馆挖掘红色资源,阅读、观影结合,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丰富学习教育手段,以“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了红色电影展播活动。活动自2021年4月启动以来,已放映电影14场,累计观影超过400余人次,活动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四)读书分享交流:缘书会友,书山同行

2020年10月及2021年6月,图书馆分别开展了读书分享交流会暨阅读活动颁奖会,众多参与图书馆系列阅读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聚集一堂,以书会友,分享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与感悟。

2020年,图书馆围绕“书香抗疫”主题,举办系列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师生“停课不停学”期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用阅读与思考充实心灵的滋养,用理性与平和培养必胜的信念。

2021年,图书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结合举办了多项阅读推广活动,广大师生从品读经典中提升综合素养,从深学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读书分享交流会上,理学院盛晶璨同学分享自己通过活动每天坚持阅读两个半小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机械工程学院王泓同学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和水平,而读经典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自信。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常黎玫同学表示,读书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方式,这对理工科的学生非常重要。

(五)问卷调查了解现状,面向未来

2021年5月,为深入了解我校师生经典阅读现状以及经典阅读需求,不断增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让更多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课题组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问卷共20道选题,由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特色、师生特点精心设计,包含了参与调查者身份特点、对经典阅读的认识及状态、对学校及图书馆未来在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的建议等各方面内容。截至目前,共有623位师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活动,课题组正在组织人员对调查结果做进一步分析研究,力争为学校今后开展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维视角下的高校文化育人模式探析课题组

艺术学院白宗刚老师牵头的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学校育人载体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一)利用学校物质文化发挥育人作用

1.将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赋予天职师大特色。课题组对我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进行了再思考和再设计,促进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具有更鲜明的天职师大特色。在校园导视系统、学校宣传栏、学生粉笔字师范墙的设计中,融入了校色、校徽、校训等内容,同时将校园地址融合于一块导视牌,美观方便。

2.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融入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课题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达娃等青年学子重要勉励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来校考察“希望学校既要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又要培养‘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的指示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设计。

(二)发挥学校精神文化育人作用

1.开展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课题组依托艺术学院,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在体验社会、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提高技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中,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校社共建系列活动,社区居民热情参与,活动被津南区辛庄镇微信公众号报道。

2.发挥学生社团育人作用。课题组依托艺术学院居中手工社、COOL影视工作室等社团广泛开展育人活动,丰富了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在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将学校美景和校徽、校训融入每期推送,既能够让学生欣赏学校美景,又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影响。设计绘制学院微信公众号主人公“小艺”各类形象并运用于微信公众号,可爱亲和,使受众感受公众号魅力。

视听天职师大
  • 天职师大校庆宣传片《薪火·绽放》重磅发布 天职师大校庆宣传片《薪火·绽放》重...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