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戚霄 李敏 李硕 陈明】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着无数人的勇敢担当,一张张温暖的脸庞,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把家国重任抗于肩上,他们的骨子里本就刻着责任,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在危难时刻,毅然站出,扛起责任,守护校园,勇敢坚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大爱筑起了校园抗击疫情的屏障。本期,我们讲述驻校坚守的辅导员们的战疫故事。

1月9日凌晨四点,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值夜班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李泓源得知学校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她迅速联系学院各年级留校学生辅导员,天蒙蒙亮,她和一同在校值班的7名辅导员老师迎着晨曦,冒着寒风一起组织在校学生前往学校采样点完成核酸检测。一直到1月12日,李泓源驻守在学校,高效统计自己管理的学生的各类信息,逐一联系在津学生和返家后集中隔离学生,关心学生的吃住保障和情绪变化,安抚鼓励,以心换心。除此之外,每天通过QQ空间撰写“辅导源的抗疫日记”,转发推送天津及各地疫情最新讯息,用暖心文字安抚学生情绪,为天津加油鼓劲,鼓励学生加入抗疫队伍,贡献青春力量。1月12日她离开学校回家休息,工作也从不间断。1月15日接到学校通知,被安排进校行政值班。“只要我符合进校要求,我没问题”,已经连续工作140多个小时的李泓源老师没有丝毫迟疑,“正是学校需要人的时候,我既然符合进校要求,必须得顶得上去”。李泓源表示,自己只是学生工作队伍中普通一员,在疫情的大考下,逆行坚守校园,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带去安心与温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大局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张贺忠,自1月8日开始就在争分夺秒地统计所负责的学生信息,通过电话、微信逐一联系学生,连续三天,不分昼夜,用最短的时间,迅速摸清学生流动信息情况。每天面对数十个表格、上千组数据信息报送,他发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办公的优势,协助学院建立学生基础信息台账、在津学生台账、离津学生台账、重点关注学生台账等,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他得知学校还有滞留学生,主动请战入校工作,1月11日接到驻校工作指令后,他将两个年幼孩子托付给母亲,未来的及跟下沉社区的爱人打招呼,逆风前行,进驻学校开展工作。入校后,他立即组织在校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团员成立突击队,先后组织在校学生完成5次核酸筛查,帮助留校学生搬迁入住东区公寓、组建学生公寓网格员做好学生健康检测统计等。他还骑上电动三轮车穿梭在校园,为学生搬运慰问品、生活物资……入校至今,白天他和驻校辅导员们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打消家长的担忧顾虑,晚上回到宿舍继续完成学生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张老师连续多日奋战,反复联系学生,有时凌晨两三点还在给学生打电话,收获的不仅是准确数据信息,更多是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和来自五湖四海祝福语:“老师辛苦啦!”“为天津加油!”。

党委学工部马珍梅老师,自1月8日疫情发生后就一直驻守学校,坚守岗位。每天上楼走访宿舍,和同学谈心,检查安全,晚上查看出入记录,确保每一个学生安全在宿舍。留校的100多名同学就是马老师放心不下的牵挂,谁的宿舍暖气跑水,谁的宿舍漏风,她总是及时跟进处理,力争让同学们住得舒心,让家长安心,让学校放心。马珍梅说,宿舍就像是自己的家,学生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相信大家只要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就一定能携手渡过这个特殊且值得铭记一生的寒假。向她致敬,学生的贴心人,最美逆行者,坚守学生小家(宿舍)的大家长!

1月10日天津市防范区调整后,王光宇迅速到仕林苑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挨家挨户通知发放《至全体居民的一封信》,积极承担“扫楼”、守楼任务,挨家挨户通知社区居民按时进行核酸检测,减少等待时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居民的安全。当接到学校通知需要进入学校封闭工作时,王光宇第一时间报名,1月15日正式开始入校工作,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摸排统计工作,每天定期报表统计;组织留校学生从东区到西区的搬迁工作,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助学生搬迁,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帮助协调物资。王光宇说,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和老师们,还有在校外在家坚持工作的学工人,经常彻夜不眠不休,自己也深受感动和鼓舞,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打卡签到确认安全、电话沟通传递关怀、发布信息传递真相、线上陪伴思想引领。李泓源、张贺忠、马珍梅、王光宇,作为天职师大学生工作队伍中普通一员,他们和那些坚守在一线的辅导员一样,用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诠释着承诺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