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吕晓静,女,理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动力系统,理学院高等数学教学部教研室主任,天津市微量元素学会常务理事,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负责人。2024年,吕晓静老师荣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勤研善创,笃行教改。从教二十年来,吕晓静始终不忘初心、在执教道路上辛勤耕耘,积极探索《高等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带领团队开创了“三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小练”“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课堂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初期面临目标不清、特色不足的困境,她带领团队调研多所学校的同类课程,对标行业需求,最终确立“三分课程”的教学模式。

针对所讲授的《高等数学》课程,吕晓静从教材入手整合教学内容,利用周末搭建线上资源库,最后经过首轮试水(2019准备一流课程建设)、二轮优化(2020申报校级一流建设课程)、三轮定型(2021申报市级一流建设课程)的艰难突围,最终获批市级一流建设课程,实现了理学院从0到1的突围,从校级到市级,不仅是荣誉的跃迁,更是一场对教育初心的淬炼。她带领团队用“死磕到底”的匠心对抗浮躁,以“开放共生”的智慧打破边界,成就了真正的市级一流课程。

砺新铸魂,思政登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吕晓静带领团队结合学科特点,围绕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唯物辩证、文化自信五个方面,将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建设中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和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完成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修订了高等数学A课程大纲,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后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3年天津市“心动一课”思政微视频推选展示活动中,她指导青年教师陈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制作了《积分中的导航》微视频,以积分理论为载体,贯通科技报国、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育人目标,探索出理科课程思政新路径,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迁移、可量化”的实践范式,进一步拓宽了思政教育开展的路径;2023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她指导青年教师陈超对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做了逐节的梳理,完善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体系;2024年《高等数学A》获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积分中的导航》获评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树人梯航,赛育匠心。吕晓静不仅坚持深耕课堂、磨砺内功,组织团队打造高质量教学案例,还践行“教-赛-研”融合路径,近三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三等奖、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实现“以赛重构课程设计、以研反哺课堂革新”的良性循环。在学生们的心中,吕晓静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导师,更是一位充满魅力、温暖人心的引路人。近四年(2021-2024)连续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天津市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指导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作为班主任,她会悄悄留意学生的朋友圈,捕捉他们情绪的微妙变化;会在晚自习后留下,与学习遇到瓶颈的学生促膝长谈,直至夜深人静。她不仅是学生们学业上的导师,更是他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和就业路上的坚实后盾。她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耐心等待,终会花开满园。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学生茁壮成长,遍布天下。他们中,有的已在母校的讲台上续写着教育的华章;有的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的教学一线挥洒汗水,成为骨干力量;有的已在荆门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岗位上独当一面,引领着更多的学子飞翔在更广阔的天空。她,就是那位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无数学生梦想的领航灯,永远闪耀在他们的求学之路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获评教学名师是荣誉,更是责任。吕晓静表示,将以新的风貌,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再谱新篇章。(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