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于强,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航空航天微重力测试及材料成型相关技术。曾获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奖项。2024年,于强荣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产教融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深耕实践。于强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技术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开创《云编程技术》产教融合课程,课程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互联网云平台课程资源,构建企业项目实战实践模式,解决学生编程技能与企业在产项目实际需求脱节的痛点问题。同时,通过“双基地双导师”的产教融合模式,利用金字塔式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弱、知识不牢固的痛点问题。此课程教学实施模式为产教融合新质生产力形成以及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探索,课程已成为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和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新华社《瞭望》等媒体对课程的开展效果进行了相关报道。
于强深耕教学改革十余载,注重总结积累教研成果,共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建设省部级课程3门、校级课程改革项目3项。2015年、2022年获评校级优秀主讲教师。自2012年(除挂职年)以来教学评价均为A级。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3)以及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副高组一等奖、学校首届卓越教师秀之现场秀二等奖等。

构建“云平台-实战项目-社团孵化”三位一体育人生态链。作为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于强充分发挥工程经验和企业资源优势,在教学工作中构建“产教协同、工学互嵌”的育人生态。他创建互联网课程实践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实践育人改革,把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与企业联合开发教学案例40余个,为学生提供工程实战项目;建设云编程网络实践平台,将企业的真实云编程工程项目应用在课程的教学之中,学生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实践云编程项目;创立云技术创新实践社学生社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与企业工程师无偿为1000余名学生开设云编程、二维图设计、模具型面设计等培训,为学生颁发行业龙头企业培训合格证书。通过云编程项目实战,学生在校内即可有提升工程经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云编程技术创业实践项目入驻学校“创想梦工场”及学院“Me+”创客空间,完成学校大学生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社团培养的学生进入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于强多次获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贡献教师。

研教双翼,知行共进,探索科研教学双融合的育人路径。于强与企业合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天津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第一作者发表SCI、EI、中文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专利转化2项,参与起草国家机械行业标准1项。通过科研课题及校企合作项目,于强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案例,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施真实项目为载体的产教科融合教学模式,包括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带领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形成“理论-实践-迭代”闭环式教学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工作双融合,激发育人动能。
未来,于强将继续深入践行产教融合理念,与产业紧密联系,推动课程内容体系与产业前沿同频共振,在产教融合中为学生点亮实践星火,让课堂成为孕育理想的土壤。(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