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党萱】王永亮,中共党员,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2021年天津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王永亮荣获“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4月,王永亮被选派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支教工作,承担教育扶贫项目,先后完成了教师培训、科研合作、实验室设备维修和开发等任务。同年8月,王永亮出色完成了近半年的援藏支教工作,满载收获同西藏这片美丽的西域山水惜别。他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为教育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一、探实情,找准帮扶“着力点”
2019年4月,王永亮主动请缨奔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教帮扶。在赴藏支援的近半年时间里,他始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精心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实验室开发、课程建设和管理交流。“一定要给西藏留下点什么”是支撑他的信念。
王永亮通过实地观察、调研座谈了解到,该学院实训室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设备或多或少是损坏的,因学院缺少动手能力较强的师资,损坏的设备长久无人修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按教学要求参与实训。“对于一所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讲理论课只面对两个班的学生,受益学生数量有限,我更希望能给学校多留下些东西。”于是,王永亮又主动找到张军副院长,申请将工作重点从学生授课调整到实训室开发、设备维修和教师培训上。
自此,王永亮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每天泡在“电工实训室”“低压电气实训室”“PLC实训室”里,检测设备、通过各种途径购买修理所需的元件、修复设备。最终,在他的努力下,30余台设备重新开启,实训室重新运转起来,开始发挥实训作用。为了提高教师们的实训水平,他除了做好培训外,还加快编写《电路基础》实验指导书、《低压电气控制线路》实训指导书、《维修电工》培训讲义、《PLC》实验指导书等24个项目,努力将自己的所学和经验留在西藏。
二、出实招,持续帮扶“解难题”
“牦牛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都是非常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项目,咱们可以带学生在这些创新项目上下功夫,还可以带动西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离开西藏已经一年了,但是王永亮却一直保持着与当地教师的联系,有求必应。王永亮说:“非常幸运能与西藏这个美丽的地方结缘,支教有期限但援助没有期限,只要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
王永亮回到天津后,实训室或设备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就会与他联系。上学期,维修电工培训中使用到的电气控制线路维修设备出现了故障,电源接通后设备依然没有反应,老师们一直找不到原因。王永亮在视频通话中认真询问了情况,排除了设备损坏的可能后,让老师将操作全过程录制下来。他细致观察后发现是所有设备的急停按钮被按下,导致设备无法运行,找到原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情况时不时出现,王永亮都会耐心、细致地为老师们解答疑问、对学生的培养出谋划策。在西藏时,他曾带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两支学生队伍首次参加了西藏第七届“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那时开始,王永亮就希望能带领学生提升研究水平继续参赛,即使回到了天津,他也一直与丹朗、洛桑等多位教师联系沟通,继续推进工作。今年,他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一起完成了联合申报的“西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指导当地教师申报了一项软件著作权和一项外观专利,提升了藏职院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求实效,增强帮扶“后备力”
对于王永亮的出色表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给予了高度评价。校领导还带队专程来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希望两校有更深入的合作,也邀请王永亮再到西藏指导教学。
其实王永亮的援藏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到西藏,拉萨这座雪域高原上美丽的城市便给了王永亮一个“下马威”,高海拔、低气温、低气压、低含氧量以及干燥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等,让自觉身体健康的他感觉措手不及,鼻腔充血、耳鸣胸闷、头痛失眠。但他不敢耽误援藏工作,抵藏后的第三天便找到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军,主动申请教授供电专业的《电工》课程。
在含氧量低的拉萨,原本王永亮都没有在意的心律不齐等小毛病被放大。他就努力尝试新环境下与身体相处的方式,心慌头晕时躺下不动缓解症状,爬两层楼就休息几次以保证心肺功能正常。即使如此,他还是慢慢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希望利用有限的援藏时间为西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一次在检修设备的过程中,王永亮发现损坏设备的问题大多相同,基本都是由误操作导致元器件损坏,实训室的管理和设备操作规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然修好的设备还会再次损坏。于是,他凭借自己14年带学生科技社团的经验,参与指导学校的“电气服务社”,每班均招募四至五名学生加入,培养出一批“实训助教”。实训课上,除了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每班都由比较了解设备情况的学生带动、帮助同学,发挥出同辈指导的作用,让实训室更好地使用起来。
“援藏是党和国家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我不想只简单地上课,而是希望留下一座健康运转的实训基地,增强职业教育的造血能力,为西藏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王永亮深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