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党萱】3月29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这个春天,亚大孔院师生遇见中国茶文化”为题报道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将春分和中国茶文化相结合举办“遇见中国茶——春分品茗”主题文化活动。

全文如下:
“我喜欢茶,每天都喝红茶,因为这里绿茶少见。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有机会了解到包括绿茶在内的中国茶和茶文化!”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亚大孔院”)中文专业学生李想告诉记者。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品春茗更为佳。日前,亚大孔院将中国重要节气之一的春分和中国茶文化相结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通达大酒店茶艺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遇见中国茶——春分品茗”的主题文化活动。亚大孔院师生、中国驻非盟使团代表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记者步入通达大酒店大堂茶艺馆,扑面而来的尽是中国茶元素:大型多宝格架上摆放着各式茶器、香炉,架前一具老木茶台透出中国茶文化的厚重底色,最为吸睛的是茶台布置。虽然质朴,但处处透出精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一方天地。亚大孔院学生们非常惊讶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细韵致,纷纷拍照留念。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在茶圈有句俗语谓之“喝出来的春天”。清明节前夕茶农开始采摘新茶,春茶以清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为上。扇画《梦回煎茶图》便道出了“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的优雅与浪漫。
本次活动邀请通达大酒店合伙人沈镘圆女士作为主讲嘉宾,讲解和演示中国茶文化及茶艺。伴随着缓缓而起的古琴曲,学生们在典雅的茶室中开启了一次遇见中国茶文化的别样之旅:细细了解中国茶的起源,认识六大茶系的代表品类,并在茶艺师优雅的动作中领悟中国茶艺之美。色泽宜人的茶汤赏心悦目,袅袅蒸腾的茶气缥缈四散,茶香氤氲,沁人心脾。此时此刻,现场观众们品的是一杯茶,也是一杯春的清香、一段美好的中国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环节是几个学生用中文即兴朗诵关于茶的短句。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发音和朗读表情各有不同,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但那份认真的态度令所有人感动。


不少学生向记者表达感想和收获,“特别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观摩茶艺,倾听茶文化知识,兴奋之余更加觉得中国文化有很多值得深入学习之处。”“这种方式比在课堂上学习中文更加生动,能让人全神贯注融入其中。”“文化活动后进行相关主题的语言实践,对提升中文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学生李丽认为,她珍惜孔院组织的每一次实践活动,因为能有机会跟不同的中国人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她还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我每天都喝红茶,但是每次都在红茶里放牛奶和糖,还没这么纯粹地品尝过茶的味道。”亚大孔院院长高莉莉指出,孔子学院组织这次活动目的是希望学生能走出校园,走进在埃中国人生活的社区,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中国文化,获得一段不一样的体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直到现在,汉族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沈镘圆女士已经从事茶艺和茶文化研习近20年。来埃塞后,沈女士在包括非盟等在内的不同平台向外国人展示传播中国茶文化。她告诉记者,琴棋书画诗曲茶,体现了中国生活方式的精美。饮茶的过程,不仅能养生,还能修身养性。茶是美学、艺术和哲学的一种综合体现。“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我用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语言,向各国友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去了解和感受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感恩每一次茶文化传播活动。愿茶以一叶之微,泽润天下”。
(光明日报全媒体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王传军)
报道原文请点击: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0c883bac01244dcfb63eb62b76d3f0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