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党萱】11月1日,《天津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本市各高校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大学师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参与‘课服’”为题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彬指导青马班学员集体备课,准备进入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情况。
全文如下:
本市各高校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
大学师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参与“课服”
本报讯(记者曲彤)“大家讲授课程时,可以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书籍导入,备课的时候要重视小学生年龄阶段特征,转换教学思路,不宜过度深奥……”日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彬指导青马班学员集体备课,他们准备进入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天津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市教育两委依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指导全市16个区不断丰富与高校签订的区校共建内容,统筹全市1384所中小学与高校院系协同共建,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方面,探索课后服务形式和载体,助力中小学校内教育教学。
据悉,为提升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市教育两委出台《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组织专题部署工作会,将服务中小学课后服务作为高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校常态化沟通、常态化联合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小学校开展示范教学、理论指导、科普讲座、心理辅导、主题活动等工作,将优秀教师资源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资源库,开展深层次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各区教育局与大中小学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新局面。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与海河教育园区多所高校签订共建协议,邀请高校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在课后服务中融入各类素拓课程,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d打印、软笔书法、射箭课程、中国画、卡通动漫手办、无人机模拟、物理实验、爱国主义宣讲、环保课程等已经成为校内学生喜爱的课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物理创新与应用科普基地先后与津南区葛沽镇第一中学、津南实验小学、海教园南开学校、辛庄中学、辛庄小学等多所学校共建了“流动科技馆”,专门成立了“薪火科普”公益团队,利用30余套自主研发、拥有国家专利的便携式物理科普仪器,定期开展科普体验活动,为同学们带来集爱国教育、激发兴趣、普及知识、动手实践、启迪创新于一体的科普盛宴;有针对性地与海教园南开学校初中部和辛庄中学初中部开发了课后“物理素拓”课程,该课程按照声、光、力、热、电分类建立了13个物理科学专题,新颖的科学探索和体验课堂深受中学生的喜爱。
“同学们看,这是川贝,它是一种中药,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在河西区梧桐小学课后“科技小讲堂”中草药特色美育课现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自己动手绘制儿童画册,为同学们生动讲解中草药知识。同一时间在万全小学,天津民航大学师生精心准备的“飞行模拟”素拓课程,在指导学生进行飞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航空情怀。寓教于乐中融入职业启蒙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发挥专业所长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美好愿景之一。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与辛口镇中心小学合作育人过程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创新性地将志愿服务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成立青心服务社,以学年为单位制定课后服务计划。天津传媒学院走进许家台镇中心小学,辅导学生艺术课程,弥补乡村艺术资源不足现象,共建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宣讲团则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天天有营养,人人享健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据悉,高校师生在为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时,都十分注重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一些师生甚至将课题成果用于中小学课后服务,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检验自身所学、所获,实现教学相长。
全市各区教育局发挥联络推进、协调各方的枢纽功能,统筹安排区内各中小学校与高校签约共建。对于各中小学普遍欢迎的师范、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类文化艺术类高校院系或社团,将发挥统筹作用,加强资源共享,扩大高校优质资源服务中小学课后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各高校则根据中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资源优势提供“高校供给清单”和“社团供给清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内容,引导中小学生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步,天津各高校还将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将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资源库,结合学段特点,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小学开展示范教学、理论指导、科普讲座、心理辅导、主题活动等工作,不断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质量,打造高水平高校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