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林】4月25日,校团委创新打造的“行走的课堂”学生社团爱校荣校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站正式启程,以“劳动筑基润匠心 科创赋能铸匠魂”为主题,组织10余个校级学生社团开展沉浸式教育实践活动,将体美劳教育中心与工程实训中心两大校园实践基地串联成线,通过“劳动+技能”的双重赋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智慧与技术创新的独特魅力。



体美劳教育中心作为学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前沿阵地,智慧农业装备、VR农业展厅、“数字人”人工智能应用、3D打印和激光雕刻等前沿科技成果,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劳动的魅力,在“劳动教育综合情景工作坊”成果展区中,精美的掐丝珐琅、传统纸鸢、活灵活现的皮影戏道具展现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而由师生合作的天津之眼、五大道等模型更是凝聚着集体智慧与匠心巧思。这些展品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无限可能,更深刻领悟到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使命与团队协作精神。中外交流协会学生代表表示:“参观体美劳教育中心让我看到了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播的结合点,我们计划以此为灵感,在后续的社团活动中,增加手工艺体验环节,邀请校内师生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让劳动实践成为增进文化理解、深化校际友谊的纽带。”



工程实训中心则以科技感与实践性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智能制造车间内,精密运转的机械臂与数字化生产线展示了前沿工业技术,同学们在这里亲眼见证了原材料在数控程序的精准控制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机械零件。羽毛球协会学生代表表示:“看到机床精准运转,加工出精美的羽毛球工艺品,让我惊叹机械工艺的精妙,也体会到工程师的匠心与责任,更是体会到了羽毛球运动背后,还有这样充满科技感与艺术感的一面。原来我们挥拍的每个动作,都蕴含着空气动力学与材料科学的智慧。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认知突破,正是劳动教育的深层价值。”


本次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将劳动教育、技能发展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观,进一步激发爱校荣校情怀,为营造共建共享的校园氛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