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郭清】近日,在天职师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全国技术能手、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校工程实训中心青年教师赵海龙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晓芳以弘扬“工匠精神”为重要基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课堂,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实践课。
实践课上,赵海龙以自身成长历程为素材拍摄制作的短片《我和我的新时代——“工匠之师”的成长之路》拉开课堂序幕,他将自身成长经历融入到非凡十年的改革历程中,生动讲述了他如何从擦机床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工匠之师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告诉大家要切实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懂得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引导大家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内容的重大意义。

赵海龙的精彩讲授,层层深入,富有感染力,通过教学和工作中的大量事例、逻辑缜密的论述和通俗幽默的语言展现出强大的人格魅力。白晓芳老师结合赵海龙老师精彩的分享,为学生们讲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大国工匠的生动案例讲解了如何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听了赵老师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已经成为他的‘粉丝’了。”现场聆听分享的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说到。交流环节中,很多学生结合专业领域和技能提升的疑惑与赵海龙老师探讨交流,并表示要努力成长为技能一流的工匠之师。
“此次实践课得到了学生认可和肯定,是一次成功的思政课创新探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紧跟时代步伐,课程实践性强。这次教学活动,是我们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具有专业特色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课后我们对学生做的展示实践课布置了‘党的二十大金句解读’和‘工匠精神内涵理解’两个专题,希望学生们在思政实践课堂上能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白晓芳老师说。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白晓芳的课题“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2022年7月获批学校“十四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本次实践探索课程正是白晓芳老师立足项目建设,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专业特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融入思政课堂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重要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