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思政课建设大家谈】在思政课教学中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3-12-28 13:30 责任编辑:戚霄 点击:

【编者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党委宣传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开设“思政课建设大家谈”专栏,集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方法和路径。第21期,我们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旭老师从“在思政课教学中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在思政课教学中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旭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也是提高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聚焦的就是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作为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思政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塑造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树立“三爱”统一的价值榜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塑造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梦想,也是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动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可以采取今昔对比的方式,将国家的价值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思想中。例如把中国近代开设通商口岸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设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图通过对比呈现给学生。一个是被动开放,一个是主动开放;前者成为列强在旧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后者则是新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再用1901年辛丑条约签约时的老照片与2021年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照片对比。前者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后者则是告诫“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看到这样鲜明的对比,就很自然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如果不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中华民族仍将陷于深重灾难之中。我们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让同学们懂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每一个青年学子都应该主动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契合国家需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描绘了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的目标。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志士仁人提出了学习西方宪政的主张,各阶级都先后制定过各种宪法和法律,开展社会改革。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表格,并尝试评价近代以来各阶级提出的社会改革办法。例如:清末立宪时,清政府企图使“皇权永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样的宪法只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不可能让中国走上法治之路。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评价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不久袁世凯为了实行独裁统治,公然撕毁《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让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无法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只有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让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制定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才能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通过让学生评述、绘制表格的教学手段,既能构建起学生的纵向知识体系,又能在横向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同学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汇集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树立“三爱”统一的价值榜样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追求,阐述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实践内容。将爱国的价值观融入实践课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深刻理解为什么爱国就要爱党、爱社会主义。同学们的实践作业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曾有同学以“共产党心中装着人民”为主题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他用3个小故事把这个主题统一起来:首先是红军长征时期“半床棉被”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其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焦裕禄的故事,“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最后是脱贫攻坚的故事,“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让同学们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一个朴素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基石。在思政课上,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主流思想、主流价值、主流文化的教育。思政课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阵地,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全方位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

视听天职师大
  •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最新宣传片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
  •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