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曾经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8年的维吾尔族姑娘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玛丽亚),目前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教师。这个来自边疆活泼开朗的少数民族女孩,在内地求学期间,深受学校、老师的关心与培养,就读民族大学的她,更日益懂得民族团结是生命线,从大二开始,她就热衷于参加各种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小学、武汉新疆内初班、内高班、西藏中学都有她活跃的身影。为此,她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湖北省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她说,是武汉,让她学会了爱与包容。2020年1月12日,她离开现在工作的城市天津回到新疆喀什,寒假才开始仅仅几天,新冠肺炎疫情就在全国大面积爆发。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武汉,那个熟悉的城市,那个让她成长的城市,病倒了。
1月23日下午,见到曾在武汉一起上大学的伙伴在朋友圈转发募捐信息,她第一时间转过去500元之后问朋友,还需要我做点什么?朋友说: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进群帮忙。没有一丝疑虑,立刻添加进群。那时群里只有十几个人,彼此都不认识,甚至连真名都不知道,就这样各自领取任务。24日23:00,“保卫大武汉小分队”自愿民间救援团队正式成立。短短几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不断加入进来,有国外留学生、职场白领、医生、会计,有武汉本地人,也有其他省市区的小伙伴们,甚至还有很多国外友人,团队在不断壮大。
线上志愿者天南地北,负责线上募捐、协调、跟踪物流、客服、采购、统计等工作。所有线下武汉的本地朋友汇成了一张网,在物流和市内交通管制情况下,组建了逆行者团队。线上线下,大家各司其职,就形成了募捐-运营-医用物资专业咨询-采买物资-医护人员统计-派送逆行者-会计出纳-宣传物料,一条完整的流水线。
玛丽亚负责募捐,详细记录捐物名单、发货时间、运单账号,跟踪物流、协调对接群内消息,公布募捐信息及小视频等。她说最感动的是那些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加微信,直接转账,数额多的个人一千、一万,十万都有。她朋友圈有个爱打篮球的13岁小男孩,转给她十块钱说:“姐姐,我只有这么多,我没问我爸妈要”,让她感动不已。每天她都要处理近千条消息,拨打接听四五十通电话,为了不遗漏一条信息,她从未将手机静音或者将消息设置为免打扰,认真对待每一条信息,认真核实每一条消息,十几个群,每一个都要看,唯恐稍不注意就错过点什么。一天下来,脑子嗡嗡直响,只为能让大家看到账目公开透明、捐赠者全程监督的民间志愿者团队。
从1月25日,第一批物资1200个口罩、700个护目镜由逆行者小分队成功送达急需援助的12家医院,到3月5日“保卫大武汉”成立的第四十二天,玛丽亚所在的团队共累计募捐90万5015元,援助了近百家医院、社区,遍布武汉三镇,还有纸坊等县区,这都离不开像玛丽亚一样默默付出和坚守的保卫者。她笑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保卫大武汉了,开始坚守大湖北了。”
玛丽亚说:“因为曾经在武汉读书工作,那里有我最美的校园,那里有栽培我的老师,有我的朋友,那里还有我带过的学生,既然做不到袖手旁观,那么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明明是想帮助别人、帮助武汉,却时时刻刻被身边的人感动,从保卫大武汉第一天开始,感动从未停止,感动着那些从未谋面陌生人的信任,感动着身边这些未留名的伙伴全心付出,感动着每一位武汉逆行者车队志愿者的义无反顾。每天在网上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团队刚建立的前半个月,每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面对质疑和困难,他们没有退缩,当凌晨传来前线厂家仓库抢货的小姑娘稚嫩颤抖的声音时,她们感动而心疼;当看到前线医生写下“谢谢,好人一生平安”时,她们忍不住留下激动的泪水。
八年前,来自边陲的维吾尔族姑娘在武汉学习生活,感受到的温暖和包容,是她意想不到的,在武汉的八年时间也谱写出了一幕幕动人的民族团结赞歌。如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少数民族教师,玛丽亚更是将“把维护各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视为己任,面对疫情,虽置身边疆,能冲锋在前时绝不含糊。虽然,对于一个大城市而言,他们的行动可能只算是杯水车薪,但党和国家一声召唤,积极行动起来,不正是中国当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吗?
当她翻开一条条聊天记录,整理一张张募捐登记表,回顾这四十多天的坚守与奋战,她说:多么希望这是一张通行证,通往抗疫一线,我想紧紧拥抱辛苦的医护人员、辛劳的工作人员、可爱的志愿者们。通往春天,让我看看樱花盛开的东湖。通往我们相聚的路上,久违的朋友们相视一笑。这场战役,我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