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朱晓毅】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打造党建品牌,激发内生动力。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夯实党建工作根基。学院精心打造党建品牌,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青年学子重要勉励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党团活动、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社会实践项目等举措,不断把“潜心读书,精心育人”融进师生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融入服务社会各方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社会服务”等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党员开展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机制探索专题学习,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思政示范课”等活动,将学习成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以“理论研读+师生共学”为模式的理论学习新形式,开展TUTE朗读者读书朗诵会45期、《向领袖学用典》思政微课堂5期。“十四五”期间,开展“弘文励教 助力新农村教育发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共600余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三次,天津市“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
强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创新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学院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创新专业建设,培养“英语+翻译”“日语+跨境电商”“汉语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等跨专业复合型新文科人才,获批天津市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设项目4项。团队深度参与的鲁班工坊建设项目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英语专业获批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人才培养模式获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服务俄语国家“鲁班工坊”项目建设,2024年新增俄语(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并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通讯技术大学等开展俄语专业合作与师生交流。通过多轮调研、研讨与论证,在机械、汽车、自动化三个学院实施大学英语“3+X”分层分级教学改革,为自动化学院冠军班量身打造“赛事英语口语”课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学院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工程,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水平持续提升。引进教授1人、博士4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到28%。
学院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应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推动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支、教学名师3人、市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市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2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个性化指导,2024年就业率达85.84%,创学院历史新高。
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获批市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校级“多语融合智能语言教育与服务产业学院”,与企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打造实践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学院与国内外10余家企事业单位、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
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120余项,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各类奖项达50余项。2023年,在“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竞赛中,英语专业学生朱哲铭等制作的《葫芦庐里福禄长》获全国特等奖;汉教专业学生殷嘉玮在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天津赛区)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勇于创新,服务社会发展
聚焦学科需求,开展特色学科建设。学院根据发展需求,加快学科建设,获批国际中文教育、英语翻译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院坚持“特色发展、交叉融合”的思路,推动外语学科向应用型、跨学科方向发展。英语笔译专业开设鲁班工坊相关翻译特色模块,为鲁班工坊建设培养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聚焦服务孔子学院建设的师资需求。学院围绕“中文 + 职业技能”“鲁班工坊翻译研究”等学科方向,打造特色科研团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依托“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平台,教师获批省部级和局级研究项目30余项,获批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中心加入“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每年超额完成科研经费任务。学院加入“京津冀师范院校外语学科联盟”。
服务国家战略,彰显社会责任。学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援外工作,实施鲁班工坊、EPIP等相关国家级、省部级培训项目26期,培养职教师资500余人。派出中方院长3人、汉语教师4人、学生志愿者10人赴学校孔子学院工作;开展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6期,服务境外师生200余人,推动中国语言及文化的海外传播。发挥语言优势,选派60余名教师服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天津达沃斯等国际会议。
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学院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援疆支教工作,派出5名教师和40余名学生参加学校新疆职教支教团,为新疆和田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助力当地教育发展。积极落实“教育部乡村振兴计划”,对中西部教师开展语言教学能力培训近200人。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语言人才,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