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苏东 仲伟邦】2025年第5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刊发我校打造“四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工匠之师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全文如下: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打造“四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
培育新时代工匠之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打造课程融入、品牌融创、文化融合、实践融通的“四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新时代卓越工匠之师。
一、课程融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坚持以天津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优先支持和重点建设,把讲好“第一主课”作为重中之重,聚焦重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示范微课堂”四位一体课程群,获批天津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校,2门思政课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全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构建“教学实训实习+思政实践”模式,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培育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3部、优秀教学案例1个,建设省部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25门。实施思政工作队伍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天津市思政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心等4个市级平台,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法特训营,2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和市级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先后获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人、教学团队4个。
二、品牌融创:推动育人特色和育人实效的双向赋能。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勉励和重要指示精神,组织10批次新疆职教支教团赴和田等地区支教,形成“津色胡杨林”职教支教品牌,助力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发展,以我校学生为主人公原型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全国高校巡演。依托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打造“津门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品牌,研究编制200余个经典理论性实践育人教学文本和视频案例,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获天津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三、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全面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和行为塑造作用,将鲁班、墨子等古代先贤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有机结合,改造升级校史展,培育建设文化育人名师工作室、文化育人基地,在校史叙述和校园环境重构中凸显自身的文化基因,构建“班墨文化”育人品牌,打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标杆,2025年成功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师生校友获评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四、实践融通:推动思政工作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准确把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实训实习、技能竞赛全过程,成立体美劳教育中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学基地、天津市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研究中心、京津冀大工匠学院等市级研究机构,制定并实施“五育并举大国工匠”培养方案,开展“探寻天津工匠精神,成就未来工匠之师”“大国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构建“教学实训实习+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开发“劳动+实践”的实践育人项目,着力讲好“背包里的大思政课”,先后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连续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