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轶硕】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踔厉奋发,善作善成,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学科平台、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初心如磐,党建领航赋能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净化学院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深入开展“五好党支部”“样板党支部”创建和培育工作,引领全院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开展“纪法教育月”活动,推进党风廉政教育走深走实。物理教工党支部获评首批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高等数学教工党支部获评校级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5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物理教工党支部、高等数学教工党支部先后获评2021年、2024年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矢志一流,学科科研取得新突破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数学学科建设,完成数学学位授权点合格预评估并获评优秀;积极推进物理学科达到一级学科建设基本条件。建成智能数据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数学创新实验室和光学实验室,支撑科研创新。与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X射线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学院教师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40篇,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突破性成果。培育“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数据数学基础及应用研究团队”和“数学与智能成像交叉研究团队”,提升学科服务能力。
锐意进取,师资队伍建设谱写新篇章
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策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水平人才,专任教师规模增至71人,博士比例提升至69.44%。天津市131创新人才二层次2人、三层次10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市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培育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精品课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传帮带”制度,发挥老教师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潜心育人,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完成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准备工作,师范生教学能力考核通过率达100%。课程建设成效显著,《高等数学》获批天津市一流课程,4门课程获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学生在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成绩斐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5项、天津市一等奖23项,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院打造“理响π”一站式社区,成功获批两个校级思政工作室,建设“理润书香”学风建设品牌;获批天津市就业创业金课1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5年,11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践行“潜心读书 精心育人”青春誓言。
厚积薄发,社会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发展,开展社会培训项目,聚焦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提升其师范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与厦门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中心等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与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申报项目,加强产学研融合。援疆支教工作扎实推进,累计选派10批80人次优秀师生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回首过往,理学院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核心指标,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进步。面向未来,理学院将全力服务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设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