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师者风范·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我校优秀教师风采展示(一)

时间:2025-09-05 18:45 责任编辑:李硕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王慧、马路阳、滕薇、何思嘉、李楠】编者按: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工部、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师者风范·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呈现我校2025年荣获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的教师们的先进事迹,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为教育强国建设添彩赋能。



于强,中共党员,从教16年,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校级教学名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主讲。他深耕教学改革,开创《云编程技术》产教融合课程,构建企业项目实战实践模式,培养学生核心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负责人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牵头建设天津市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等省部级课程4门,校级课程教改项目3项。近几年教学评价均为A级。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及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篇。作为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工程经验和企业资源优势,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为本校千余名学生开设云编程工程项目培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参训学生很多进入行业龙头企业及上市公司工作,多次获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贡献教师。积极探索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产教科融合育人路径。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区级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2篇,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专利转化2项,参与起草国家机械行业标准1项。

马海涛,中共党员,从教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教学实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天津市大中小“故事思政”(本科组)微课大赛和第六届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比武展示中均获二等奖。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天津市大中小学生(本科组)辩论赛中获得冠军,在历年的天津市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用科研辅助教学,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天津哲学社科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委局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十多篇。具体负责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功主持并接待了来自党政机关、大中小院校及社会各界人士等50余场次、3000余人次的交流学习活动,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教学案例60多个,为进一步做好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王利强,中共党员,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从教19年,硕士生导师,天津市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在教学工作方面,主持编写的《电路CAD》教材获得首批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称号;主持编写教材6部;带领学生参加市级、国家级大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市级奖励6项;作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制造赛项教练,指导选手获得第5名(优胜奖)。在科研工作方面,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局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智能制造国家标准1项、获批发明专利15项;近5年累计到账横向课题经费325万元;主持开发了国内首条全流程、全要素的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为国内首次融合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技术完成的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主持开发了“柔性直线执行器”“高精度柔性机械手”,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获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以该项目参加科技部主办的“云创空间杯”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获得先进制造组二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16强。在学科建设方面,主持申报并获批市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个,校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个。

王玥,中共党员,从教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信管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信管系副主任,我校先进制造与数智转型研究中心成员,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入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带领学生参加天津市“数客杯”数字经济创新大赛获市级三等奖,连续2年考核优秀,教学评价A级教师,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7项;获市领导批示咨政建议1件;获第十六届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奖。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教科研团队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文科建设,实现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在学校人事处挂职锻炼一年,实现从专业领域到管理领域的重要跨越,获得新的成长与蜕变。

王若凡,中共党员,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副教授,从教10年,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她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驱动育人”为理念,在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赋能与教学革新中形成独特贡献体系。科研攻关中,聚焦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交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省部级课题,首创MOPSO-GDM脑电功能网络解析模型,研发阿尔茨海默症多模态诊断技术,发表SCI论文20余篇(被引超300次),获授权软件著作权34项。其“老年痴呆症VR科普平台”入选天津市科技惠民工程,惠及1万用户;挂职天津市卫健委期间开发的职业病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动基层医疗信息化,服务满意度达90%,形成“科研-应用-惠民”实践闭环。教学改革中,创新“数字人教学”模式(世界职教大会展出);构建“三核两翼一轴线”大数据课程体系;开发智能教学助手“智数导师”。作为新工科专业负责人,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实践中心,完成新专业验收及新工科专业建设,推动“基础层-实践层-创新层”三阶梯实践教学。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脑电信号智能处理”等跨学科实训项目,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奖项多项,实现AI技术与职教师资培养深度融合。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科研与教学中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使命,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于雅楠,中共党员,从教12年,现任信息技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师范教研室负责人。在教书育人方面,于雅楠先后四学年在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获A级教师称号,2022年获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入选天津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累计指导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十项,指导学生获2024—2025年度中国区华为ICT大赛二等奖。在学术研究方面,她聚焦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领域,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企业横向课题近10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津南区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2017—2018年赴英国雷丁大学访学,2019年起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学院管理服务方面,2019—2023年挂职学院教学院长助理岗位,2023年任学院师范教研室主任以来,与10余所中职院校签订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协议,探索构建校际协同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

视听天职师大
  •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最新宣传片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职师大...
  •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天职师大专题片:薪火·绽放
  •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天职师大新景象 “纸”此美景!用“非遗剪纸”开启...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