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迪力夏提】10月25日,天津市第十五届“感恩伟大祖国,增进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第十届高中班普通话比赛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室承办,汇聚了全市63支代表队,覆盖不同群体,以语言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富森,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二处处长穆怀寅以及8名专业评委应邀出席活动。


演讲比赛分为民族班组、义务教育学段学生组和教师组,46支代表队立足不同视角登台演讲。民族班组学生在比赛中展现的文化底蕴、义务教育组孩子用稚嫩嗓音讲述的团结故事、教师组结合教学经历分享的育人感悟,共同交织成歌唱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普通话比赛聚焦语言能力提升,17支来自全市西藏、新疆、青海黄南高中班的代表队同台竞技。选手们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或沉稳演绎经典文化片段,或生动诠释现代散文意境,每一个发音、每一处停顿都尽显扎实功底,赢得台下评委频频点头。经过激烈角逐以及评委们公正专业的评判,两项赛事共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6项。出席领导及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




两项赛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底色,将天津地域文化与师生成长故事巧妙融合。“漫步五大道时,老建筑墙上的砖纹都在诉说天津的多元包容”,选手们围绕“天津第二故乡”,分享着在津求学的暖心点滴。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选手们或讲述英烈事迹,或展示家乡巨变,眼神中满是崇敬与自豪。谈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周年”,一幅幅边疆繁荣发展的图景通过演讲铺展开来,彰显内地与边疆同心共进的深厚情谊。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则让不同学段的学生许下不负韶华的誓言,让教师们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比赛形式更是亮点纷呈,让现场仿佛变成一堂沉浸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课”。
“看到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身边事,我特别欣慰,这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分组竞技、全员参与的形式,让民族团结教育像春雨般滋润人心,覆盖得更广泛。”一位观赛教师感慨道。本次活动的开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班新疆班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通过精准分组、分类竞技,不仅让不同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得到针对性提升,更用鲜活的内容与创新的形式,为师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成长进步的平台,让各民族师生在文化交融中同心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