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明】5月16日,津云“天津这十年”专栏以“三代技能师徒的强国梦 天津为高技能人才铺就出康庄大道”报道艺术学院副院长傅兴带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选手、艺术学院教师芦祎阳征战全国和世界技能赛场,传承职业技能教育接力棒的拼搏故事。

全文如下:
这几天,距离津城千里之外的广州集训基地,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对师徒的身影每天都会早早出现在场地 :徒弟芦祎阳正在“国家队”进行封闭训练,教练傅兴则为徒弟认真梳理着每日要点。距离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不到200天,在这个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国际顶级赛事上,他们渴望着点燃“大国荣光“,走上“梦想之巅”。
“无论接到什么样的赛题,首先要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你的设计能力已经很娴熟了,完美度的把控上还要继续加强”……芦祎阳参赛的赛项是商品展示技术,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赛题设置,利用临场提供的产品、材料和工具,通过市场调研、方案设计、道具制作等一系列设计实施和技能展示,独立完成一个橱窗陈列产品。傅兴说,这是一个“既杂又精”的项目:“它就像一个‘大拼盘’,不仅涵盖了美学、工学、营销学、心理学、建筑学、环保设计及材料应用等各类学科,而且涉及到木作、刷漆等多项传统手艺活儿。”
用一辈子,做一件事。十几年前,从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毕业后,很多设计公司向傅兴抛出了高薪高福利的“橄榄枝”,傅兴却觉得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选择扎根到职业教育一线,希望通过技能的传承让更多人掌握“安身立命”的本事。这几年,傅兴带过的徒弟数以千计,他常常叮嘱徒弟:“干这一行,必须能静得下心,吃得了苦,只有把技能力量‘种’进心里,才能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凭借过硬的教务水平,他先后获得了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傅兴带着艺术学院会展方向17级学生芦祎阳出征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国考”中,初出茅庐的卢祎阳“小试牛刀”便将优胜奖收入囊中,并凭借出色表现入选世赛“国家队”。回到学校后,师徒俩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一有空就钻进集训室反复练习, 从99.99%到100%,看似微乎其微的差距背后,是他们对工艺千百次的打磨。
重大赛事中,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尤为重要。为了磨炼卢祎阳的“心性”,傅兴常常会对他进行“挖坑式”训练:“每次都像是在和教练‘斗智斗勇’,他总会给我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麻烦’,比如故意调换材料、临时变更题目等,但同样要求我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芦祎阳笑着说,有时他训练时,傅兴还会带人去“砸场子”,不是三五成群“高谈阔论”,就是拿起相机一通“怼脸”拍摄。芦祎阳明白,教练一次次让他“摔倒”,正是为了让他能够跑得更快更远。这种“魔鬼式”的淬炼下,芦祎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做到全神贯注、气定神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去年,芦祎阳接过傅兴的接力棒,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光荣的职业技能教育者。“我还是个新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更多好技能传授给比我更年轻的一代。”刚满23岁的芦祎阳肩负起“承前启后”的重任,这段时间,他一边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一边为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指导。“刚毕业就能当上大学老师,以前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芦教练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卢祎阳的学生毛梓琳说,她和卢教练都是幸运的,不仅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且沐浴在技能人才优待扶持的阳光里。
从选手到教练,芦祎阳身份的转变,开启了三代师徒技能报国的新征程。看着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奔赴赛场,芦祎阳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探索的路上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尽力去拼,总有一天,技能强国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芦祎阳像是对学生,又像是对自己笃定地说。
艺者痴,技必良。 从塑梦到追梦,从追梦到圆梦,一代代的“傅兴”“芦祎阳”探索于方寸之间,执着于毫厘之美;一批批“Made In Tianjin”的“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一个个蛟龙潜海、北斗升空的“大国重器”惊艳于世界。政策扶植、破格晋升、优待“加码”……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天津也为技能人才铺就出一条康庄大道。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7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万人,技能人才中拥有6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3名“全国技术能手”、30名“海河工匠”、471名“天津市技术能手”,一支“铺天盖地”的技能人才队伍正在加速形成。碧水盈盈的渤海畔,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正驶入一条宽阔平坦的双向快车道。(今晚报记者 李杨)